1月12日,国际上首次将壳牌煤气化技术应用于化肥生产的工业项目——柳州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成氨清洁挖潜技改工程”竣工,并试产成功。据了解,该项目是广西化工史上投资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技改工程,广西目前最大的国债贴息技改项目、国家重点示范项目。
“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柳化经过40年的奋斗,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氮肥生产基地、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化工化肥生产基地,为广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回顾柳化的40年风雨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是柳化人对科技创新的执著追求不断地把柳化推向时代发展的前沿,取得一个个辉煌的成绩。
1967年建厂初期,柳化合成氨生产能力只有4.5万吨,但柳化人硬是凭着勤劳和智慧,把生产能力提高到现在的60万吨。柳化地处南疆,长期以来所需原料煤要从2000多公里外的山西晋城远距离运输到厂,柳化成为全国氮肥生产企业地域条件最差一个。然而,面对先天不足的局面,柳化人不等不靠,脚踏实地,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先后采用有多项在全国同行中领先的技术,使柳化效益走在全国中型氮肥企业的前列,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柳化总氨产量增幅为26.5%,但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159.3%、工业增加值增长140.11%、销售收入增长162.8%、利税总额增长314.46%、利润总额增长510.83%。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柳化人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模式,实现企业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降低能耗,建设节约型企业,柳化“十五”期间通过技改手段使企业万元产值耗煤、耗电、耗水分别比“九五”期间下降了45%、45%、82%。为了做好化工企业的治污工作,柳化通过技改、增加环保设施及调整产品结构等手段,下大力气做好“三废”治理,实现了增产不增污的目标。据统计,柳化自建厂以来合成氨年产量增长了近14倍,即由4.5万吨增长到现在的60万吨,但用水量却由建厂初期的近1.2万吨/时,降至目前的2500吨/时,仅为建厂初期的1/5。用水量的减少不仅意味着能耗的减少,更意味着污水排放量的大幅降低。有数据表明:2005年与2004年相比,柳化的COD减少外排1145吨,减少了54%;氨氮减少外排457吨,下降了38%。柳化的下一步目标是,实现污水零排放。“十五”期间,柳化共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环保治理,特别是去年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国外先进的壳牌技术治理硝酸尾气获得成功,消灭了烟囱飘荡近40年的“黄龙”。
40年以来,柳化依靠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跟国内外先进企业,在一些发展指标上仍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柳化通过上市融资,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资金保障。柳化的领导说,柳化自上市以来,所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安全环保、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项目。“十五”期末,柳化再次作出重大决定:投资15亿元,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荷兰壳牌公司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洁净煤气化技术,实施合成氨清洁挖潜技改工程。
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过去主要用于火力发电业,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柳化大胆地将该技术应用于合成氨装置生产化肥,并且是在没有外围专家在场指导,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完成的重大技改工程,创造了我国中型氮肥企业发展的奇迹。据了解,当前我国中型氮肥企业有100多家,但绝大多数都是沿袭传统工艺,以煤头为原料生产化肥。壳牌煤气化技术在柳化的成功采用后,必将为这些企业提供新的发展参考模式。国家有关部门认为:柳化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方向,就是全国中氮企业发展的方向。
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应用,柳化原料从此可以使用更加低廉的广西煤取代山西煤,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使整个生产工艺处于清洁化生产状态,实现跨越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投产后,柳化将可新增合成氨30万吨,公司合成氨总量可达60万吨,各种化肥化工产品达200万吨。然而,柳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柳化的高层领导表示,柳化将以“洁净煤气化技术”技改为契机,不断拓展公司发展空间,继续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原则,实施高科技、高环保、高附加值的产品规划,整合企业内外化工化肥要素资源,推动化工化肥产业聚集,延长产业链,加快上下游产品整合,做大做强化工化肥,着力打造超百亿产值的化工化肥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