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6 08:54:04 广西日报

  电网员工为凭祥市竹山村困难户更换节能灯管。
 
  在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电网员工正在检修边境电网设备。
 
  电网员工检查凭祥南山工业区红木加工厂供电质量。
 
  电网员工为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里火村村民检修用电线路。
 
  越南客商阮文长感谢凭祥供电公司员工提供的优质服务。
 

  2011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中国边境地区迎来了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随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改善广西边境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的意见》,全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进一步巩固提高兴边富民行动成果,更好地造福边境地区广大人民。

  为进一步支持广西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全面解决边境村屯和沿线居民用电问题,“十二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在广西计划投资21.7亿元建设220千伏及以下电网项目46个,解决非供电区域内的那坡、大新等7个边境县域电网与广西主电网联接问题,重点解决好凭祥市、东兴市、防城区3个边境市(区)的高、中、低压配电网网架薄弱问题。到2015年,3个边境市(区)基本具备两个110千伏以上变电站,城区逐步取消35千伏电压等级,实现35千伏变电站“一乡一站”目标,80%的变电站满足供电安全“N-1”的要求。目前,边境地区电网建设方案纳入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方案,待政府审批后全面实施。

  2011年广西电网结合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启动了农网建设“三示范”工程(县级电网示范村、示范变电站和示范供电所)的实施,致力于全面提升农村电网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满足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改善边境经济发展环境,帮助边境地区群众发家致富。“十二五”期间,广西电网公司计划投资6亿元加强凭祥、防城、东兴等3区(市)电网建设,共建设22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输电线路70千米;11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输电线路36千米;改造35千伏变电站9座,新建及改造35千伏线路100千米、10千伏线路632千米。

  “供电稳定,生产正常,红木加工年产值翻了两番”

  中国南大门——凭祥市与越南接壤,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各地客商纷纷进驻凭祥,从东南亚各国购入红木原材料和半成品,经加工后销往国内各大市场。经过近20年发展,凭祥红木加工产业在经济总量、技术水平、企业数量、生产规模、市场开拓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突破,已逐步发展成为新兴优势产业,形成浦寨半成品和南山红木街两大著名的红木产品经营市场。

  “用电有保障,村民的生活就有奔头,凭祥的经济发展就有动力。”凭祥市工信局副局长李振地介绍,凭祥市红木产品年成交额达30亿元以上,2010年,凭祥共进口红木家具8408.4吨,货值2905.8万美元,居全国第一;口岸红木进口1.92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一。

  李振地说:“2009年凭祥供电公司划转南方电网后,凭祥的电网建设可以说是驶上了快车道,用电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这几年凭祥的GDP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但用电一直有保障。”

  来到凭祥市浦寨互市贸易点,笔者看到满载红木工艺品、红木家具的车辆一辆接一辆驶入市场,工人们麻利地从车上搬卸货物;鳞次栉比的商铺中,满是从全国各地前来看货、进货的客商,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凭祥土白话、越南语、普通话各种语言交汇在一起。

  “每天的成交金额一般也有个三四十万元吧,好的时候能有一两百万元。”由于长期与中国客商打交道,从事红木批发生意的越南籍老板阮氏月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告诉记者,2年前她从越南河西省来到中国凭祥市恒大国际综合贸易市场做红木生意,这里供电一直稳定。“听说今年广西用电紧张,但是互市点这里没有停过一次电。”

  “我在这里卖红木6到7年了,中国电网的服务,good!”一旁的越南籍客商阮文长忍不住插话,他说供电公司的小伙子经常来帮他们检查线路,提醒安全用电,说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优质的用电服务不仅让经销商做起边贸生意来如鱼得水,也让投资红木加工厂的老板没了后顾之忧。笔者了解到,一根红木,从木材到家具需要经过开料、烘干、刨光、组装、涂装、包装等多道工序,其中开料、烘干、刨光、涂装等工序对电力供应有特别要求,用电需要不间断供应。

  在梦红楼红木家具有限公司老板李宗颐看来,供电正常是梦红楼做大做强的重大因素。他告诉笔者,木材烘干过程需要持续15天到一个月时间,如果抽湿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断电了,1个晚上的时间,水分就会重新回到木头里,相当于前七八天的工作全部白干了,对标准的要求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在裁切过程中,突然停电,如果修改时误差到2毫米,那么产品便成为次品,由原来能卖6万元的到后面可能只能卖1万元。

  李宗颐笑着说:“我们新厂自从2009年运作以来,没有遇上非正常停电情况,供电稳定,生产正常,我们红木加工年产值翻了两番,从当初的5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 

  “以前是用电照明,现在是靠电致富”

  50万元的粉红小别墅,80万元的越野汽车,100万元的虬曲盘旋的罗汉松……这种场景不是出现在都市,而是出现在中国的边陲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万尾村二队。

  万尾村位于著名的京族三岛之一的万尾岛,是中国唯一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聚居区之一。据万尾村村委会主任吴敬锋介绍,该村现有人口4600多人、1132户,主要从事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2007年以来,万尾村共开辟近4000亩荒地为虾塘,租给外地人养殖海虾。仅此一项,村里每年收取租金200多万元。

  走访中,笔者了解到2010年万尾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很多家庭住进宽敞明亮的三层楼房,购买了汽车,添置了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同时拥有无边的海景,每天吃有机食品,呼吸负离子过万的空气,真正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

  说到此,吴敬锋禁不住感慨:“如果没有充足稳定的供电保障,这一切都没办法想象。”他用两句话概括了这几年村民用电的变化:“我们村是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以前是用电照明,现在是靠电致富。”

  1970年以前,万尾村村民一直使用煤油灯。1970年,村里接上了电,也只是点亮几个白炽灯而已。真正的巨大变化发生在2006年:万尾村开始建设新农村,向小城镇发展,电网建设及时跟进,不断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乃至娱乐需要。特别是实施一二期农网改造后,电压稳定,电量充足,村民开始大规模进行高密度养殖海虾和海蜇加工,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大规模高密度养殖海虾需要使用增氧机,也就需要稳定充足的供电。据估算,在没有电的情况下,每亩虾塘的产量在50公斤以下;高密度养殖海虾,每亩虾塘的产量在375~750公斤左右,而且每年可以养殖两造。万尾村所在的江平镇供电所所长陆华跃告诉笔者,如果停电两个小时,虾塘里的虾将全部死亡,按每0.5公斤海虾养殖成本7元计算,每亩高密度养殖的虾塘仅成本就将损失5000元至10000多元。

  为此,当地供电部门在万尾村所在的开发区投资建设了双回路的10千伏线路,配备变压器33台,为虾农养虾全面提高供电可靠性。

  1995年到万尾村租地养殖虾苗的广东湛江老板唐庆任也因此受惠不少。孵化虾苗离不开电,停电半小时以上,虾苗就会全部死光。唐庆任一个2000平方米的虾苗场旺季仅电费就需1万多元。如今,唐庆任已在万尾村建了4个虾苗场,成为东兴市最大的海虾育苗基地之一,每年可供4-5万亩虾塘养殖,产值2000多万元。

  近几年来,在电力的“照亮”下,广西边境县市的村民们还因地制宜,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通过开展水产养殖、红木加工、特色旅游,兴起了“农家乐”、“渔家乐”,盖起了“虾楼”、“红木楼”,过上了富裕幸福的新生活。

  东兴市东兴镇竹山村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与越南芒街隔江相望。乡村旅游业是竹山村新兴的特色产业,2009年以来该村以建设竹山北仑河口跨国生态旅游景区为主中心,着力打造竹山村古碑、古庙、古街、古教堂、古榕部落“五古”特色旅游,走出了一条“旅游旺村”的成功路子。据统计,去年到竹山村旅游的游客达10万人次,村民收入大大增加。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民便在自家搞起了“农家乐”、“渔家乐”,生活红红火火。据竹山村支书沈富介绍,该村目前已有近20家“农家乐”、“渔家乐”,每家每年收入最低都有10万元,最高的一家达到80万元。该村村民林顶汉在自家门前开了一家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农家乐”海鲜餐馆。在谈及供电情况时,林老板说:“这几年来,东兴供电公司增加了电压容量,更换了半径大的电线,目前供电很正常,我们做生意也更放心了。”原来,为确保竹山村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东兴供电公司连年加大投入,对该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目前竹山村配变总数已有19台,电压容量达到2640千伏安,为竹山村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让边贸更火”

  东兴口岸是我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

  12月15日,站在北仑河岸边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码头,笔者看到满载着货物的众多船只在河面上连绵不绝,往返于中越之间。河的对岸是满载中国制造的纺织品、家电、日用品等各种货物的木船;河的这边,上百名装卸工忙着从船上把越南产的海鲜、橡胶制品、土特产等货物搬到停在岸边的货车上。运载越南海鲜的货车则直接从码头驶向一旁的北部湾国际海产品市场,有带鱼、墨鱼、海螺等,还有石斑鱼、对虾、青蟹等名贵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工人们不断地对运来的海鲜进行开箱、分级、过磅、加冰、装箱……熙熙攘攘的人群、繁忙的交易场面,令这个地处中越边境的中国一类口岸城市呈现出一派繁华忙碌的贸易往来盛景。

  “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从2009年6月开市时每天过货量100吨到150吨,发展到现在平均过货量1500吨,最高时达到2400吨,目前贸易额110亿元人民币,占广西互市贸易额约60%。”东兴市副市长冼诗永介绍说,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总用地770亩,互市贸易区一期工程及二期一阶段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项目的40%,建成后互市贸易额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

  “电网公司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专门规划为互市贸易区一带的用电建设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冼诗永说。

  东兴供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广西电网公司的支持下,我们将投资1亿元建设110千伏互市变电站,目前项目可研已经通过,明年开工建设,工期约一年,到时这个片区将形成双回路供电,供电的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将进一步提高。” 

  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里火边贸互市点,笔者看到同样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场景:两三百号里火村村民推着满载越南海蜇皮、药材和水果等货物的板车排队等待通过国内边检;一出联检楼,十几部等在门口的小货车立马对货物进行装卸、搬运。

  里火村主要聚居着瑶族村民,过去也是用煤油灯,走泥路。自从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里火边民互市贸易点后,过去薄弱的电网得到加强。特别是当地供电部门投资620万元的那桐35千伏变电站建成后,村民们开始从事海蜇皮、桂皮等海产品、农副产品边贸生意。

  “这几年兴边富民以后,水、电、路通以后,边贸也火了,里火村300户1000多人都参与边贸,人均收入都过万了。”那良镇党委书记程刚介绍。

  据了解,为了服务里火经济发展确保电力可靠供应,“十一五”期间防城供电公司对防城区农村电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共完成农网完善工程投资共5996万元,防城区的供电可靠性从2005年的98.56%提升到现在的99.42%;供电量也从2005年的6.7万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1.32亿千瓦时。 

  “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让边贸更火。”程刚说,边贸繁荣离不开电,2000年农网改造前,里火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现在年均收入十几二十万的不算什么,这里边民对互市贸易的热情越来越高,当地很多年轻人都选择留在家乡做边贸,而不是外出打工。

  村民丁大营从越南进口海蜇皮,进行海蜇皮加工,成品销售往广东、山东、上海等地,每年贸易额达3000万元,利润很可观。这在300多户的里火村,他还不是边贸生意做得最大的。“下一步我还计划成立贸易公司,扩大经营规模,现在仓库选址已经完成。”丁大营乐呵呵地说。

编辑:南方  作者:陈钦荣 毛雨贤 王 雯 肖劲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