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5 11:09:45 河池日报

  “今年春节,我们过得很开心,因为屯里男女老少每天上午一起唱山歌跳起舞,下午我们请来县核桃办技术员作种植核桃培训。”2月23日,正值2015年正月初五,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池花村花康屯56岁的瑶族同胞蒙绍游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春阳暖人心,沿着平坦、干净的村级水泥路面,经过40多分钟,笔者一行乘车来到花康屯,在一块开阔洁净的操场边停车。我们下车后,看到近处一群群家禽在山脚下觅食,在欢乐祥和的屯中心广场,200多名清一色布努瑶同胞在跳着轻盈的舞姿,唱着动听的山歌……

  青年小伙子蒙绍科见到我们就停下舞步,跑过来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后,他的话语多了起来。春节前夕,该县文明办给他们屯送来河池市首届“最美乡村”牌匾,这是该屯在河池市3.2万多个村民小组中,通过层层实地考核、评比,脱颖而出的“最美乡村”的典型代表。

  “我们还获得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美丽乡村办、市旅游局等部门奖给的5000块钱奖金。”该屯年近60岁的优秀共产党员蒙绍坤高兴地说。

  “你们打算怎么使用这笔奖金?”我们问道。

  蒙绍坤慢慢细数手指:“我们屯里民主决定,用五分之一来搞文艺活动,丰富春节文化生活;用五分之一来请科技员培训种养技术,提高劳动技能;用五分之一来美化绿化村屯环境;用五分之一来添加农家书屋的图书和更新宣传板报、文化长廊;用五分之一来继续设立孩子读书上大学的奖学金。”

  “非常好,奖金使用得很有意义!”在座的县、乡、村干部群众啧啧称赞。

  环顾花康屯四周,36户人家,古老装修的木楼和钢混楼房,雕龙画凤的走廊,与青山白墙交相辉映,显得愈加庄重典雅;勤劳、善良、朴实的瑶胞互敬互让,把村居屯舍装饰得有条不紊,道路一尘不染,房前屋后,花团锦簇,令人耳目一新。

  “核桃苗下土时,首先把土踩实,接着要浇定根水……”下午,从屯文化室传来专家传授核桃种植技术的声音。眼下,该屯还要扩大核桃种植面积190多亩。

  40岁的妇女蒙秋流满面红光地叙述:“2012年以来,屯里群众就一改过去杀年猪的风气,将积攒的资金积极投入生产和公益事业,反对铺张浪费。”从走访、谈话以及所见所闻,我们看到这里瑶山群众观念更新,主动适应新常态,追求幸福美好新生活。

  随同的大兴乡副乡长韦晓苑介绍说,花康屯是都安布努瑶聚居地之一,民风淳朴,团结和谐,是布努瑶族民俗文化重要的传承基地,该屯瑶族习俗节目《铜鼓舞》曾在广西大型文化汇演活动中获好评。2012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密洛陀传习基地”、自治区生态旅游名村建设试点村屯;目前,屯内还新建有标准篮球场1个、戏台1个、集中供水1处,垃圾处理池2个,农户全部建起钢混结构楼房,户户建有沼气池,村民庭院及屯内道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同时,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以生态扶贫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发展旅游产业、民俗文化产业和特色种养产业。目前,全屯共种植核桃620亩,甘蔗150亩,并建成占地180多亩的瑶药种植园,种植瑶药120亩,园内药材品种达60多个;建成林下养鸡场1个。

  我们走村串户,发现家家户户工具房里都有锄头、扫把、簸箕等等,这就是构成他们最美山村的见证。瑶胞们幸福的笑意写在脸上:“我们不像以前,春节就是大吃大喝,鞭炮响连天,现在已经从陈旧的习俗解脱出来,实现精神享受,思想轻松,心情愉快,文化氛围浓厚。”

  花康屯是大兴乡池花村村部所在地,距乡政府所在地约6公里,该屯仅有36户129人,全是瑶族同胞;该屯地形以山地为主,人均耕地面积仅0.71亩。

  2012年以来,花康屯全面启动特色民居改造工程,采用瑶族民居传统的“空中吧廊”风格,对全屯36户民房进行改造,项目第一期工程基本竣工,整体风格初步显现,是一个通过生态旅游扶贫发展逐步摆脱贫困的少数民族示范屯。

  一边走一边聊,60多岁的队长、共产党员蒙芳明掩不住心情的喜悦:“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怀我们,去年5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专程来到我们山村,就扶贫和农业工作考察调研之后,鼓励我们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转变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搞好精准扶贫,明确时间进度,确保如期完成扶贫开发任务。”据统计,去年,该屯农民人均收入达5089元,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目标。

  近几年来,在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花康屯紧紧围绕以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名村建设为中心,积极整合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和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以及种养产业,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社会新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韦炳旺)

编辑:凝望  作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