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凤山县民间,流传着一句新谚语:“家里种有‘四棵树’,给个乡长都不换。”四棵树指的是:核桃、桑树、八角、油茶。
核桃是凤山县的核心产业,桑蚕是新兴产业,八角和茶油是传统老产业,一直以来,该县党委、政府坚持“换届不换产业”,“四棵树”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核桃种植周期较长,经济效益产生较晚。为提高核桃园早期经济效益,实现“一片核桃地、赚取两样钱”,凤山县摸索出核桃林下种桑养蚕的模式。该县实施“核桃林下种桑树”项目,从2012年起,利用自治区每年下拨扶持资金100多万元,在核桃林下种植桑树。几年来,有8个乡镇34个村1799户农户,在核桃林下种植了5500亩桑树养蚕,每年增收1650万元。
2013年,凤城镇兴隆村弄泥屯51岁农民庹千礼在自己家的10亩坡改地种植了180株核桃,并且在核桃林下种桑树10亩,养蚕15张。现在,庹千礼每年蚕茧销售收入达3万元,以“桑”之短养“核”之长。
“比种玉米强多了,种玉米每年才5000元。”庹千礼说,活儿比以往轻松,收入还增加了。他用两年的蚕茧收入和儿子外出打工寄回的钱,在山崖下建了一栋小洋楼,一家人美滋滋地住了进去。
“每年3月开始采收桑叶,到10月初把蚕茧全部销售出去。一年工作7个半月,剩余的4个多月,年纪大的在家休息,年轻的可以外出打工。”凤山县林改办主任周怀尚说,10年后桑树老化,核桃树正好郁闭成熟,不用再种桑,每年秋季采收核桃果就行。
像庹千礼这样在核桃林下种桑养蚕致富的农户,在凤山县还有很多。金牙乡坡茶村578名农户,在6315亩核桃林下种植了2018亩桑树,每年收入540多万元,户均收入1.45万元。有50%农户年养蚕收入超过2万元,其中有5户超过5万元。
“凤山县有15万亩核桃林,真正适合林下种桑的大约5万亩。”该县“桑办”主任朱朝富说,到“十二五”期末,全县在核桃林下种植桑树将达3万亩,年产值8000多万元。县里计划招商引资,建成一座年加工鲜茧2000吨的缫丝厂,为蚕农生产的蚕茧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
与核桃、桑蚕产业一样,八角也是凤山产业中的“一棵大树”。该县林业工程师黄泰谋告诉记者,去年,凤山有16万亩八角进入盛产期,产量800万公斤左右,全县八角产值约2400多万元。
凤山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特别是1973年被自治区列为油茶基地县后,该县大力发展油茶生产,不断扩大油茶基地建设规模。目前,该县共种植油茶22万亩,重点分布在9个乡镇66个村。去年,该县产茶油籽4449吨,产值4449万元。据有关人员介绍,今年全县油茶籽产量预计达5000吨以上。
核桃、桑树、八角、油茶,发达的根系还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大大改善了大石山区的生态状况。如今走进大石山区,曾经满目乱石、荒凉贫瘠的石窠不见了,看到的是一派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