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2 12:14:38 广西日报

  灵山县城东的灵东水库,又称“东湖”。这个1958年修建的全国十大土坝水库之一,水面面积667万平方米,最大库容1.69亿立方米,是钦州“母亲河”——钦江的源头,也是灵山县城及钦州市主城区200多万人安全饮用水最大的水源地。

  目前该县把灵东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当作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力争用3年时间,强化流域内的农村排污控制,大力营造水源涵养,逐年淘汰库区周边的速生桉林,让水库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以上。

  铁腕呵护“生命之水”,灵山县打响了一场生态建设的攻坚战。

  “一号工程”向污染宣战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举措——灵山全县动员,强力推进灵东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今年5月,灵山县下发“实施灵东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这是灵山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实施年限为3年。

  根据整治方案,灵山县成立灵东水库水源地保护领导小组,从县委书记到副处级领导干部,全部列为领导成员,并将灵东水库水源保护区划分为7个片区,实行县领导及部门包片负责工作机制。

  各片区设立片区长,由县委常委担任。“项目执行片区长负责制,明确各片区的范围、责任部门、整治范围等。”灵山县委书记廖应灿说,每个片区还“统领”县直10-15个部门及相关乡镇,形成整治合力。

  整治方案实施以来,各片区正在制定进一步推进计划。记者在一份“项目责任表”看到,第一片区负责清理整治片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点)和平山镇汉垌村委平塘村村民的3个投料养鱼场。

  项目实施3年间,灵东水库库区要完成水源涵养林改造,使保护区红线往陆域扩展800米。“这意味着要重新种植6万多亩的水源涵养林,各片区的‘担子’都不轻。”灵山县长苏英权说。

  记者还了解到,为快速推进项目,该县还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将整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各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连片整治堵住“直排”

  平山镇大路排村委坐落在灵东水库旁,村中一个四方形的房子很显眼,这是一个新建的污水处理厂。

  大路排村委有600多户2800人,以前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灵东水库,在库区水面形成较大的污水带。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日处理能力120立方米;铺设污水管网1000多米,收集处理率达到七成以上,村民生活污水的直排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同样的工程,在灵山县境内逐步铺开。新圩镇漂塘村污水处理站是该县规模最大、建成最早的村级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运行效果很好。”该站管理员姚景中一边介绍一边掀开铁盖板,只见池内乌黑的污水正流动着,并飘出一阵恶臭。但在出水口,经过处理的污水清澈而无臭味。

  灵山县是我区启动农村污水连片整治最早的县区之一。目前,该县分步在灵东水库周边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并在佛子、新圩、平山、灵城、石塘5镇共48个行政村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目前已有44个投入使用,新一批农村污水处理站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由于平山镇政府就在灵东水库边,城镇居民生活污水较多,灵山县决定在该镇建设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最大限度地提高城镇及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率和处理率,堵住生活污水向灵东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直排。

  延伸整治呵护水源

  “水环境治理不能局限在水库沿岸,还要深入到积雨区的各个乡镇。”灵山县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以前一些地方“垃圾随风刮,污染靠蒸发”,大雨一来全部冲进水库。为此,该县以创建生态乡村为抓手,在灵东水库保护区内各村屯建立起长效保洁机制,使卫生保洁的村规民约签约率达到100%,聘请保洁员的村屯也达100%。

  长效保洁机制,有效地改变了灵东水库腹地广大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在308省道的平山镇境内,崭新的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数辆小型垃圾运输钩臂车正来回穿梭,中转站场地干净整洁,周边绿树环绕。“有了这座垃圾中转站,全镇1.1万户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就可以集中转运,垃圾乱丢乱放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该垃圾中转站负责人刘学华说。

  打造精品村,优化库区、流域的生态环境,是灵山县保护灵东水库水源的有效措施。以水源地灵东水库为核心,以钦江沿岸为纽带,该县前期投入财政资金1200万元,共打造了36个生态精品示范村,集中人力物力,大规模地进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

  灵东水库管理局与县各部门紧密配合,积极行动,取缔了水库周围所有的烧烤场、网箱养殖,禁止投料养殖,同时在水库流域140公里渠道沿线竖起警示牌,7个站所分段设置责任区,加强管理,确保水库水质不断提升。

编辑:凝望  作者:韦义华 李诠晶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