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帮助我们屯作旅游规划,今年还拨款180万元给22个农户装修房子,开发农家乐,我们屯脱贫致富有希望了!”12月4日,家住大新县恩城乡恩城社区那望屯赵志才的妻子对记者说。赵志才长年生病,一家有4口人,生活一直贫困。
在扶贫工作中,大新县针对各乡镇情况不同,致贫原因不同,对症施治,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为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量身订制针对性强、组合式的帮扶措施,通过移民搬迁、发展产业、金融帮扶、推荐就业等多元化帮扶方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摸清家底精准识别
“周海龙家的房子是预制板房,里面到处漏水,应该评定为危房。”“周海龙父亲几年前患尿毒症,医药费花了十几万元,他家确实困难,现在出去打工是为了挣钱还债。”在今年精准识别工作中,大新县雷平镇后益村召开村民代表听证会评议村小组贫困户时,在场的村民代表各抒己见,对预选贫困户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经过村级评议,周海龙户得分由91分降为57分。
大新县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滇桂黔石漠化区之一,有146个行政村,75065个贫困人口,按照自治区要求的每年脱贫20%这个硬性指标,每年要脱贫人数为1.5万人,一个多月来,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干部,都废寝忘食地投入到精准识别工作中。
“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采取超常举措,下硬功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力以赴做好精准识别和今年最后两个半月的扶贫攻坚工作,推动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确保我县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这是10月16日,在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训会大新县工作落实会上,县委书记赵丽对全县人民作出的铿锵承诺。
为了确保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县委书记赵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经常深入贫困村指导工作。县长黄巧用3个星期的时间,包括双休日在内走访全县146个行政村。“最近中央又召开了有关扶贫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向全国人民立下军令状。作为最基层的领导干部,我们要千方百计去落实,把精准扶贫工作抓紧抓好。”黄巧说。
“识别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的起始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以往评定贫困户由村干部说了算,逐级上报名单即可,出现了一些农户找人情关系,浑水摸鱼挤进贫困户里。”派驻桃城镇德立村第一书记的农春丹说。为了杜绝这样的现象发生,该县对贫困户的识别有着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要求。
如今,为了识别出真正的贫困户,大新县在规范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各乡镇都能结合本辖区的实际,采取灵活、过严过实过细的方法,多次采取“回头看”,扎实推进工作。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实施,区、市、县、村、屯五级联动,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投身到精准识别工作中,根据群众农务繁忙的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做到“5+2”和“白+黑”,利用群众集中在家的时间深入到村屯各户开展入户宣传及评估工作,统筹推进精准识别工作。
截至12月8日,全县应识别农户总户数42112户175976人。"经过层层把关,有效解决扶贫对象底数不清、评选流程不明、对象不准的问题。"福隆乡中山村第一书记黄伟林说。
对症施策精准帮扶
产业扶贫是大新县近年来扶贫开发的重点,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大新县依托凤凰岭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宝圩乡板六村陇那生态养殖基地和福隆乡楚烽养殖场等,积极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参与发展包括种植业、畜禽养殖、蔬菜生产、特色种养业,从中受益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合作社122家,入社成员1093人,带动贫困农户3000余人。
生态乡村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大新县开展精准扶贫,尤其是农村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之一。2015年以来,大新县精准扶贫再发力,全县共整合各类资金1.26亿元投入"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目前,打造了浓沙屯、叫汉屯、岜隆屯、那望屯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绿富美"生态乡村。目前,建成自治区级生态乡镇2个,自治区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69个。大新县的贫困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贫困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扶贫生态移民搬迁,是大新县贫困山区拨穷根的必然选择。今年以来,大新县按向"三区"(城区、园区、景区)集中的原则,逐步实施人口向城镇集聚、向园区集聚、向产业集聚,并加强产业规划。如县城星光扶贫生态移民示范小区依托大新县农民工创业园集中安置就业、昌明乡上古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规划农业产业扶持、那岭乡岜伏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依托崇靖高速路出入口打造交通驿站,建立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了生态移民发展有基础,就业有路子,增收有保障。目前,全县已落实搬迁对象1688户,5806人。
"搬进县城后,儿子到大新县返乡农民创业园上班,孙子在城南学校读书,今后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该县五山乡深山移民户赵忠伟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
同时,大新县对于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则实行托底保障。目前,该县对于因病因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已纳入农村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有3.0628万人。同时,2014年以来,该县认真落实各项资助政策,通过"免、助、补、奖、贷"等多种形式先后发放助学金3616.2735万元,惠及学生55861人次,实现了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全覆盖,全县无一人因贫困而失学。
记者从大新县扶贫开发办了解到。为推动扶贫开发,该县在财政上给予配套扶持。从2015年起,该县投入专项扶贫配套资金248万元,扶持扶贫对象200户以上,并逐年增加,计划在3年内,完成扶持扶贫对象1000户以上。
扶智造血增强内力
扶贫又扶智,设法达到治本的效果。大新县是广西劳动力输出大县之一,外出就业人数达10万多人。今年以来,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大新县尤其重视对贫困人口的教育投入和技能培训,使其增强脱贫致富的内力。
群众当面"点菜"政府照单"做菜"。大新县以农民夜校为基地,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今年以来,该县加强与广西八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先后举办了育婴、装饰、电焊、电工等57期培训班,共有3290人次参加培训,全县共投入"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贫困家庭职业学历教育补助等劳动转移培训资金约250万元,增强了农民产业发展技能。
大新县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家辉说:"目前下岗工人和农村群众对技能培训特别有兴趣,举办的每一期培训班,报名人数总是超员,为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只好多办几期。"
"得了初级育婴员证书后,我自身又多了一个技能,外出打工不用担心没钱赚了!"参加育婴培训班结业考试后,家住大新县全茗镇顿周村妇女黄凤英高兴地对记者说。
从"输血"到"造血"、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大新县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走得愈加笃定,推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措施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