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坤村三合屯观景亭
12月29日,走进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三合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只见屯级道路已经扩宽、硬化;旧房外立面已改造完毕;文化活动中心、停车场、风雨桥等基本建成……三合屯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计划开农家乐,随着浩坤湖游客的增多,相信生意一定会红红火火!”正忙着农家乐装修的村民罗金棉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三合屯是该县推进扶贫工作交出的一份成绩单。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总抓,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老干局、广西交通投资集团等中区直单位的倾情帮扶下,该县实现减少贫困人口1.25万,2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增长19.2%。
精准扶贫:从‘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迈进
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该县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安排精准识别工作经费250多万元,目前已入户识别34774户农户,并全面完成电子信息录入工作。
该县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和新建通屯道路156.3公里,完成2014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解决0.8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结合生态乡村建设,完成村屯绿化191个,绿化面积27.68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260户,覆盖110个自然村。
该县建立“贫困青年岗位就业培训生活补助机制”,帮助1000名贫困青年到县职校进行免费培训并获得技术证书。招收1067名本县籍初中、高中毕业“双后生”免费送到县职校就读。投入266.5万元资助各类贫困学生884人。举办有机茶创建、种桑养蚕、中草药种植等技能培训20期800人次,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县财政拿出125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支持有头脑、肯干事的250户贫困农户创业。
该县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5285名“两无”人口纳入民生“兜底”。对1128户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农户,实行医疗“兜底”。开展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5231户。
扶贫生态移民: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
2015年自治区下达凌云县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任务1850户7300人。为做好2015年扶贫生态移民工作,该县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时,出台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印发相关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重大意义、补助标准等政策,提高广大群众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知晓率。
今年该县向上级部门申报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12个,计划安置2337户10050人,预计总投资54919.5万元。全县规划7个移民安置点,截至目前,县城片区、下甲河州、沙里沙者、逻楼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为确保实现扶贫生态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该县依托小城镇、工业园区,积极扶持茶叶、桑蚕、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和扶持搬迁户从事农产品加工、商品经营、餐饮、运输等二、三产业。同时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移民劳动力技能培训、上岗就业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移民产业扶持长效机制。鼓励和引导移民自主创办以吸收移民就业为主的小微型企业,对新增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移民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在专项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对吸纳移民就业的旅游项目,县财政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方面给予倾斜。
五大产业:助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把发展旅游产业、茶叶产业、桑蚕产业、油茶产业、生态碳酸钙产业作为推进扶贫工作重要抓手,有力助推贫困群众脱贫奔康。
力争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到2020年实现年接待境内外游客26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2亿元,通过旅游业带动1.6万人就业,实现2500户1.2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力争到2020年实现年产干茶6000吨以上,产值突破6亿元,辐射带动2.02万贫困人口每年人均增收2600元以上,实现1.6万贫困人口脱贫。
力争发展桑园总面积达8万亩,新增丝绸生产企业1家,增建12组缫丝生产线。力争到2020年,实现桑蚕产业总产值4.5亿元,覆盖带动1.5万贫困人口人均增加1600元。
全县油茶面积稳定巩固25.3万亩,实施低改面积9万亩、新种1万亩,力争到2020年实现油茶产值4.5亿元,带动3300户1.48万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2450元。
积极筹建碳酸钙产业园,大力引进碳酸钙企业,开发生产牙膏、轮胎、建材等下游产品,延长碳酸钙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实现产值20亿元,实现税收1.5亿元,惠及群众8000人以上。(本网通讯员黄元荣 刘彩强 肖发凌)
全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部署会
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前排左二)到浩坤村调研
百色市委书记彭晓春(左五)到浩坤村三合屯农户调研
凌云县委书记方立斯(右三)到沙里瑶族乡调研扶贫工作
凌云县长伍奕蓉(右二)在伶站瑶族乡调研
桑蚕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
茶叶丰收茶农乐
普访工作进村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