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5 11:46:12 柳州日报

 

  实施生态乡村村屯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三化”建设后,高基乡桐叶村美景如画。

  “十二五”以来,三江侗族自治县把改善民生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平台抓严抓实,有计划 、分步骤地破解贫困群众生活难、住房难、出行难等难题,着力改善侗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三江综合发展能力。5年间,人们发现,三江的居住环境改善了,道路出行方便了,致富门路增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件件惠民实事,得到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三江的民生工程建设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村寨防火保民安

  雕花格窗、木栏扶手、飞檐翘壁、走马转角……鳞次栉比的侗寨吊脚木楼独具风格,使百里侗乡焕发出美丽迷人的诗意气质,但木楼户户紧挨,也极易引发火灾而导致惨剧。为开辟少数民族村寨“消防带”,有效解决村寨用火、用电、用水等消防安全问题,三江在极力保护民族建筑艺术特色的基础上,以大村大寨改造为重点,在寨改搬迁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防火通道建砖房式、“蜂窝式”两种村寨防火改造模式,创新性地推进村寨防火改造深入开展。

  该县还通过开展“三个突击月”(电改突击月、灶改突击月、寨改突击月)和启动五个“百日行动”(集中 推进百日行动、巩固提升百日行动、强化管理百日行动、清剿火患百日行动、“推进二期改造,提升管理能力”百日行动)强力推进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的全面完成,最终惠及全县814个村寨8万农户34万人,累计投入资金4.95亿元,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

  产业扶贫助民富

  “十二五”以来,三江把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通过以绿色生态资源优势为切入点和立足点,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地实施“两茶一竹”(茶叶、茶油、毛竹)、种稻养鱼及乡村旅游等产业扶贫项目,着力带动侗乡村民甩掉“贫帽”。

  “十二五”期间,三江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637.2万元,新增茶叶种植面积1.2万亩,项目覆盖总户数2.13万户,促进三江茶叶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整合部门资金2965万元,发展新产业稻田养鱼3.02万亩,带动贫困农户直接受益1728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2015年5月以来,采取“订单扶贫”方式,促进贫困村与柳州市帮扶企业成功开展“结对一个贫困村,健康食材伴一生”活动,成为侗乡精准扶贫的新特色。

  通过强力靶向施策、精准扶贫,侗乡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据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552元增至2015年的6787元,年均增长13.76%。

  基础建设谋民利

  硬化村路通山外,广修水利百无害;广播电视到户来,侗寨生活愈多彩……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正落户侗寨苗村,惠及万千群众。

  “十二五”以来,三江大力实施农村畅通工程,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财政资金示范带动的作用,建成了一大批群众盼望已久的村级公益事业。目前,全县15个乡镇均修通了油路或水泥路,162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行政村通达率为100%,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056公里,基本形成城乡交通一体化、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畅通路网。

  同时,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2015年以来,投入8706万元实施水利建设108处,维修水利长度46公里,解决2.5万人饮水难题。还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截至目前,完成了15个乡镇79个行政村的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5.5%。

  保障住房解民忧

  通过建设保障性住房,让侗乡群众老有所养 、住有所居,是实现其“安居梦想”的重要途径 ,能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十二五”以来 ,三江深入贯彻落实惠民政策,不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为民 、安民 、亲民”的民生工程抓严抓实。在县城新区规划中明确划定保障性住房区域 ,住建 、国土 、财政 、民政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全力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各项服务工作。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狠抓进度,积极做好交付使用准备相关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成为质量过硬、住户满意的民心工程。2011年以来 ,该县先后投资1.6亿元左右进行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建设保障性住房3000余套,建成配套设施完备的住宅小区,整个项目惠及群众近万余人,有效地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环境。

  2015年,大力实施“富安家园”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该项目的建成将直接惠及832户4000余人。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杨春茂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