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宜州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市的中心工作,坚持“五到位”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工作谋划到位
领会精神,吃透政策,部署安排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宜州市委、市政府在2月24日至28日的自治区脱贫攻坚帮扶培训视频会后,立即召开脱贫攻坚大会,传达学习中央、自治区、河池市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该市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带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怎么抓的问题,该市认真组织学习精准扶贫会议精神,吃透国家扶贫政策,学习先进县市的经验做法,结合该市实际情况,确立了“54321”+“滚动帮扶”的工作思路。
筹备成立脱贫攻坚指挥部。该市迅速成立了宜州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明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市委分管扶贫工作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市四家班子相关领导任副指挥长,相关市直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脱贫攻坚的统筹协调、组织指挥、推进落实。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产业发展、移民搬迁、转移就业及社保兜底、生态补偿、教育扶智、医疗救助、基础设施、资金政策、督查考评10个专责小组,每个专责小组组长均由市四家班子领导亲自担任,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个专责小组的工作职责。同时,从市直单位抽调39名干部脱产入驻各专责小组集中办公,配齐配强攻坚组织力量。各乡镇、市直单位也根据各自实际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带头进村入户开展调研。3月2日至6日,该市四家班子领导到各自联系贫困村点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工作,重点围绕“八有一超”贫困户脱贫标准和“一低四有四通三解决”贫困村脱贫标准,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掌握所联系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等基本情况,针对性制定脱贫攻坚计划和措施,并结合各村实际,研究脱贫计划并认真规划,于3月7日前全部上交了调研报告。
工作举措到位
该市切实将脱贫攻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力量全力推进。要求各级各部门对涉及脱贫攻坚的工作要优先研究、优先部署、优先实施,并根据工作实际把扶贫工作纳入进来,切实体现应有的倾斜支持力度,真正形成各方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在资金统筹上,坚持以精准扶贫规划为引导,以重点项目为主导,明晰统筹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平台、资金额度、内容进度、责任单位等,做到内容明确具体、资金流向清楚、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资金整合机制,合力推动精准脱贫工作。
目前,该市已经整合各部门2016年脱贫攻坚工程资金5.5亿元。在农民增收上,立足宜州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引导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桑蚕、甘蔗、核桃、旅游等优势产业,重点打造德胜镇特色农业桑蚕扶贫示范区、下枧河流域旅游扶贫示范带、甘蔗“双高”基地和标准化种植示范片,不断提高贫困农户经营性收入。目前,全市桑园面积达到33.4万亩;新扩种甘蔗近5万亩,建设“双高”基地2580亩,甘蔗标准化种植完成1279亩;新种核桃3.26万亩。创新建立“合作社+贫困户”“经济能人+贫困户”抱团种养模式,以及“生态+农家”乡村旅游模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在移民搬迁上,结合工业产业、工业项目优势,在加快推进福龙瑶族乡横山移民安置区、新建龙头乡龙头社区移民安置区的同时,创新在工业和项目集中区设立工业园区移民安置区和东盟蚕丝绸交易中心安置区,计划扶贫搬迁1.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06万人)。在就业培训上,整合部门力量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人口200多人;举办宜州市2016年就业援助月暨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达成用工意向约1100人,签订用工协议500多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以路、水、电、房等为重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取会战的形式,强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村屯道路建设,加快打通乡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断头路”“瓶颈路”,确保到2020年64个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屯实现屯屯通路。同时,全面加快水利、电力、信息、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完善保障上,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着力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完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特别关注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残障人群、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群体的基本生活,深入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行动。在金融扶持上,积极探索贫困村互助扶贫模式,将国家扶持互助金办成村民的“自助银行”,实现贫困农户互助共赢,提升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同时,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搬迁移民房屋建设和发展特色种养、网络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
宣传培训到位
在内宣营造氛围方面,该市充分利用《今日宜州》报、《今日宜州》官方微信、《微观宜州》微信,以及广西宜州党政网、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增强群众的知晓率,编写印发惠民政策宣传资料,指导各乡镇做好惠农惠民政策宣传;编辑脱贫攻坚工作简报,开展工作以来,共编印了4期简报,及时反映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情况。外宣方面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人民网、中新网、新华社、广西日报、河池日报,河池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报道宜州市脱贫攻坚相关工作的新闻50多条。
期间,该市还举办了党员干部,各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双联办主任、乡镇挂职干部、驻村工作队队长、扶贫和双联干部等多层面的培训班,提升各级干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督查验收到位
该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强化督促检查力度,督查专责小组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各贫困村、贫困户,通过查阅档案、入户调查、电话抽查、实地核验等方式,针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实行周报告、月例会、季通报制度和现场点评、部门评议,定期调度各项工作进度。对发现的问题建立责任清单,要求责任单位立行立改,执行清单销号制度,列表专项督促,确保督查事项整改落实到位。健全年度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统一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与评优评先、经济利益挂钩。结合换届考核,将脱贫攻坚工作完成情况与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统筹考虑,切实增强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积极性。目前,已开展专项督查3次,印发督查通报1期。
社会帮扶到位
精心组织安排联系帮扶力量,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市直单位联系贫困自然屯、64个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所有行政村派驻工作队员、市四家班子联系乡镇“五个全覆盖”。各乡镇党委、政府与市委、市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各村与乡镇签订责任书,市直单位和结对帮扶党员干部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逐级压实工作责任。目前,全市上下已经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注重各级帮扶力量的作用发挥,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探索老板捐资扶贫、能人带动扶贫、大户帮助扶贫、招商引资扶贫、部门结对扶贫、合作组织服务扶贫等“六大”社会扶贫模式,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