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天气,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里,春意盎然的生态景区环境吸引来了今年第一批台湾游客。高峰丛深洼地等自然景观,让游客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良好的旅游资源得益于生态建设保护,该县以“生态引领、创新发展”为发展主线,不断厚植生态优势,实施“生态+农业”等发展之路,力促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生态+农业”发展。绿色生态是大化农产品的金字招牌,在保持稻谷、蔬菜、玉米、火麻、山茶油、黑山羊、北景银鱼和旱藕粉等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丰产的基础上,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桑养蚕,种植山葡萄、沃柑、红肉蜜柚、砂糖桔、油桃等生态经济作物。同时,推进“三特”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截至目前,已引进广西大化县九娘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和2家专业合作社进驻开发。核心区完成土地流转3650亩,已完成汁用丝瓜种植1300亩,富硒沃柑种植1600亩,种植四季柠檬400多亩。精品农业示范园已建成生态停车场和3000平方米的日光温室育苗大棚。
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大化县拥有红水河百里画廊、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等天然山水经过,生态乡村、生态廊道、红河两岸景观带和红水河彩玉石等成了优质旅游资源。目前,该县正全力融入巴马国际长寿生态旅游岛圈建设。目前,红水河长寿养生度假旅游区,正积极探索壮医研发基地、江滨廊道水上乐园、壮瑶养生吧、摄影长廊等领域“多旅融合”开发,使生态旅游设释放更多“生态红利”,让广大游客、市民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推进“生态+扶贫”发展。近年来,该县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和上级党委、政府“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相结合,共同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民族新城项目建设。目前,项目完成投资17亿元,建成安置公寓楼40栋,完成水、电、路、建材市场、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的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已全面动工,易地扶贫搬迁1128户(5618人)搬迁安置房已交付使用。民族新城项目的示范作用,辐射带动了该县部分乡镇如华善、达悟移民新村等21个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向乡镇延伸、梯度开发”的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态势。2016年计划生态移民搬迁安置3425户14256人和8个移民安置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推进“生态+生活”发展。该县推广农村沼气和太阳能使用技术,提倡节能生活方式,减少生态承载力。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39856座,入户率达56.4%,年产沼气1400万立方米,每年为农户增收节支4600万元,10多万农民直接受益。除了沼气,太阳能等环保新能源也成为群众的“新宠”。太阳能热水器登上了老百姓的房顶,实现了老百姓拧开水龙头就可以洗个热水澡的愿望,既省钱又环保、方便。此外,太阳能还进入了农业生产领域,用于农田水利灌溉。在共和乡皂江村,一座太阳能光伏抽水站解决了1400亩田地的灌溉问题。 (通讯员覃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