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全长15公里的仙城大道,宛如新区的“脊梁骨”,将其支撑起来。大道两侧,十几层的高楼鳞次栉比,安置居民小区错落有致,学校里书声琅琅,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很难想象,就在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城郊村。
2012年1月,武宣县召开县四家班子领导会议,就武宣镇土荫塘整村推进工作可行性进行研究。当年7月,武宣与开发企业签订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当年10月,该县正式翻开城东新区建设新篇章。
5年弹指一挥间,原先一片杂乱的城郊村,随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充满活力的新城区展露芳容。
A 宜居新区 生活设施配套完善
6月11日清晨,居住在城东新区钻石华府小区的张女士迎着朝霞出门,沿着城区大道晨跑。
“新城区空气清新,湖水清澈,这里的景色让人惬意。”张女士说,每天清晨和晚间,不仅有当地群众来新城区休闲散步,还有很多的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拍摄美景。
“城东新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0.8万人。”城东新区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
如果时间倒流到2012年,这里坑坑洼洼的村道、土坯民房、水塘阴沟四处可见。武宣县城基础设施落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县城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区显得拥挤,当年城市建设已跟不上发展的步伐。
武宣县委书记高贤斌说:“实施城市建设‘东进、南接、北扩’战略规划,启动城东新区建设,力争用3到5年完成建设,5到8年实现再造一个新武宣。”
如今,生态优美宜居已成为城东新区标志之一。
仙城大道、仙湖路等新区市政道路和民乐路、民生路、康乐路等8条路网已相继建成通车;新区规划建设的7个安置区,安置房已建成1496间,群众回迁率98.19%;新区配套的第四小学、幼儿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临时农贸市场商户已进驻经营,中医院迁址新建项目、妇幼保健院迁址新建项目、市民广场和城东派出所等民生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仙城大道、仙湖路、市政广场等一大批景观绿化工程相继建成。
“天蓝、气爽、水清、地绿”的优美生态环境,已成为新城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B 宜业新区 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6月11日,江先生像往常一样,开车带上妻儿,先把小孩送到附近的幼儿园,再送妻子到工厂,然后到公司上班。
今年34岁的江先生是武宣县草厂村的一名村民,他不仅亲眼见证了一座新区的诞生,还在新区拥有三层新楼房。
“得益于城东新区的建设,让我们从村民变成了城镇居民。”江先生说,如今村民都到公司上班或开商铺当老板,回忆起城东新区的建设,有难以置信的“梦幻”感觉:“真的是沧海变桑田呐!”
新区建设发展思路是“以港兴运、以运兴业、以业兴城”。随着一批产业、物流项目的建成使用,武宣城东新区产业物流活力显现。
经过5年建设,武宣城东新区已构建起通畅便捷的路网、适宜投资置业的环境,形成了整体开发的蓬勃态势,步入项目、资本、人才集聚发展的新阶段。
2016年6月,东盟国际来宾武宣商贸物流城、武宣县东盟国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武宣县民和现代仓储物流配送迁建等项目相继开竣工。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大力引进临港物流和产业集中区落户新区,发展现代物流、轻工业加工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贸易,并依靠便利的水陆交通优势向外聚散,使新区成为辐射拉动产业经济和港口物流的城市集群和承载平台,最终将新区建设成为绿水环绕、宜居宜商的‘绿水仙城’,使武宣成为西江经济带上一流的现代化城市。”城东新区指挥部负责人说。
C 宜游新区 打造生态滨湖城市
据悉,为营造独具特色的宜居环境,城东新区建设之初,就设计规划为“一带、两心、三组团”的城市布局结构。
“一带”,指七星河沿岸的滨江景观带;“两心”,指仙湖公园东侧的行政服务中心和仙湖公园城市生态绿地中心;“三组团”,指以主、次干道和河流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北部、西南和东部3个组团。
“新区全部建成后,将集商业办公、公共服务、综合居住功能于一体,仙湖生态公园和七星河滨水景观与周边区域配合,充分展示县城新貌及特色山水文化。”城东新区指挥部负责人说。
武宣县城东新区建设,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今年3月,武宣县举办旅游资源宣传及投资推介会,旅行社、旅游投资公司、农业科技公司等公司分别与武宣县旅游公司、东乡镇、武宣镇签订旅游开发合作项目。
“2019年大藤峡枢纽蓄水后,将在武宣县城东部形成一个总面积9000亩左右的七星湖区,水面面积比杭州西湖还要大。”县长吴孝斌在推介会上说,届时,波光粼粼的“七星湖”和绕城而过的黔江河面,在山峦的映衬下,将形成中国南方独树一帜的滨湖风光。
以此为依托,武宣将把县城新区打造成为集水上观光休闲旅游、湖区公园、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旅游城区,从而逐步把武宣县城打造成为滨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