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城县蚕农的心里,夏天不是和空调、西瓜、wifi最配,而是和桑蚕最配,养蚕正是最幸福的事。该县秉持科学养蚕理念,建设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推广“高产、高质、高效”种桑养蚕技术,打造种养技术指导队伍,不断优化各个种养环节,为蚕农种桑养蚕营造良好的环境,从而助推桑蚕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强大“助推器”。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全县桑园面积达14.09万亩,发种量约14.4万张,累计收茧量约86400担,生丝产量580吨左右。
工厂化蚕房出实效
走进位于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的柳城县禅韵丝缘蚕业(核心)示范区,工厂化蚕房里分工明确:平整过的地面撒上了石灰后,蚕宝宝徐徐蠕动;桑杆绞碎机、轨道喂养机运作正常,大大降低了喂养的工作量;温湿自控机掌控室内温湿度,降低天气变化对蚕宝宝们的影响 。曾经许多不可控因素对桑蚕的成长影响巨大,但在工厂化蚕房里,一切变得容易了。“标准化养蚕,我们省心又省力,钱也容易赚,今年纯赚近万元很有可能。”塘进屯蚕农何秀玲笑着说道。
推行工厂化养蚕,正是柳城县桑蚕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该示范区的带动,该县为蚕农展示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模式,即“人蚕分离工厂化自动化”现代养蚕模式,而该示范区也被评为“广西四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如今,不少蚕农都给蚕安排了“独居室”,还将蚕沙集中堆放处理,既符合“清洁家园”的宗旨,蚕的发病率也大幅下降,蚕茧产量不断提高。
“蚕虫保育院”解烦忧
当下正是夏季养蚕的高峰时期,在冲脉镇小蚕共育基地里,工人们正积极培育幼蚕,以便及时提供给各村屯蚕农饲养,提高养蚕成活率。
在养殖中,针对困扰蚕农的小蚕难养这一实际,柳城鼓励和引导有资质、有能力的蚕农,开办“蚕虫保育院”,并给予政策、技术方面的支持。通过建立“蚕虫保育院”,既可以帮助蚕农解决小蚕难养的技术难题,又可以让有能力的蚕农增加一笔“保育费”。冲脉镇的最佳“保育员”韦美芬眉开眼笑地说:“建起小蚕共育站替其他蚕农培育小蚕,每次都可以育500张蚕,可满足300户蚕农需求,他们将小蚕带回去15天后即可收茧,这样大家养蚕都轻松多了!”目前,全县有20多家“蚕虫保育院”改造升级,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全县小蚕共育率达90%以上。
科技服务队助增收
寨隆镇下尧村村民覃美田今年没有出去打工,却赚了一笔小钱。原来他在家养了一张半的小蚕,没有养殖技术的他却有强大“外援”。平日里,他一有机会就请县里、镇上的技术员到他家,经手把手传技术、面对面讲经验,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覃美田算了笔账:“每张蚕每批平均都有3500元的收入,每公斤价格比去年还涨了2元,比打工还来钱快。”
这正是柳城县科技下乡帮扶蚕农获益的生动实例。近年来,该县通过开展种桑养蚕技术服务培训,组织技术人员下村指导,既讲技术也说蚕茧市场行情,还根据桑树发芽情况指导农户及时加强管理施肥,解决了蚕农不少难题;还大力实施优桑、优茧、优丝等综合科技工程,蚕业科技“遍地花开”,促进了桑蚕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据统计,今年全县共举办技术培训15期,培训基层农技推广骨干13人,培训蚕农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