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脱贫攻坚以来,凌云县围绕“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增收”这一目标,立足全县产业链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坚持把茶叶、油茶、桑蚕、乡村旅游、八角和牛心李、鸡作为县级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效凸显。
整合资源,巩固茶叶产业。凌云县积极整合茶产业资源,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1.2万亩,2017年产干茶5412吨,产值4.9亿元,茶农户均收入2.63万元;共有茶叶加工企业99家,获SC认证的企业54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22家,涉及贫困农户1621户。
低产改造,做大油茶、八角产业。该县大力做好油茶低改、八角管护工作,现有油茶林26.2万亩,2017年产油茶生果4.95万吨,产值2.9亿元,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油茶专业合作社13家,涉及贫困户3725户;全县八角面积24.7万亩,年产生果24.7万吨,产值4.94亿元,果农户均收入2.1万元,涉及贫困户2048户。
因地制宜,发展桑蚕产业。近年来,该县广泛动员,发展桑蚕产业,全力做好“桑叶”文章,全县现有桑园7.6万亩,2017年全县养蚕7.95万张,鲜茧产量6.51万担,鲜茧产值1.56亿元,蚕农户均收入2.8万元。桑蚕专业合作社5家,涉及贫困户601户,占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5.21%。
依托优势,新兴乡村旅游业。该县重点推进以环浩坤湖景区为核心--古府凌云--茶山景区和乡村旅游为重要支撑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开发,创新“引客入凌”宣传推广机制,着力打造百色市北线旅游精品线路,全县旅游规模涉及三镇两乡。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3.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消费20.92亿元,景区内农户户均收入达3万元以上。
保护名优,探索牛心李、乌鸡产业。凌云县全面做好名优产品的保护发展,牛心李、凌云乌鸡分别通过国家农业部、自治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全县现有牛心李2.23万亩,年产值1.2亿元,果农户均收入1.5万元以上;全县年出栏凌云乌鸡110万羽,0.88亿年产值,养殖户均收入0.15万元。养鸡专业合作社5家,涉及贫困户3897户。
据了解,凌云县发展特色产业有13463户占全县总贫困户77.27%,各村村级特色产业平均覆盖率占村总贫困户66.59%,县级特色产业10980户占全县总贫困户63.02%。(通讯员 韦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