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16:55:31 广西日报

  4月中旬,在获得一家公司资金扶持下,荔浦市茶城乡清良村大伦屯冯金文家5亩砂糖桔完成了种植施肥,春耕生产得以顺利开展。

  2018年以来,荔浦市通过开展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子,进一步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发展壮大贫困村原有优势产业,全市14个预脱贫村面貌焕然一新,生产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对照贫困人口“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的脱贫摘帽标准,完成了14个预脱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双认定”990户2887人认定工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A村企“联姻”带动贫困户增收

  “衣架加工车间办到村里,在村上实现就业,既照顾了老人小孩,又赚到打工钱。”说起村企互助带来的实惠,茶城乡老鸭村村民李忠琴深有体会。

  为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就业增收,荔浦市利用民营经济活跃、民营企业资源丰富的优势,推进村企“联姻”,组织近百家衣架厂在结对村建起“成品初加工合作车间”,把车间设置在农村,让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形成了村企互促共进的局面。

  同时,该市还制定了《民营企业走进贫困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实施方案》,出台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村企结对活力,推动企业与贫困村“认亲”“联姻”。鼓励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在贫困村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兴万家柑桔核心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产业带动等模式。此外,该市还建立84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生产基地,让贫困户通过加入基地种植农作物,发展产业脱贫。目前,该市共有140多家企业与144个村(社区)结对子,通过开办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结对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企业捐资捐物超过1000万元,并参与建设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贫困户增收。

  B补齐短板促贫困村对接市场

  “去年夏天村民李子收入500多万元,随后政府投入100多万元修建了李漫亭、游客步道、李花观光旅游线路,今年李花盛开期间,1万多人次游客前来赏花,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东昌镇安静村村民文书锋对修路促进产业发展,带动旅游效应赞不绝口。而之前的安静村虽然环境优美,但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滞后,空有好资源却无法对接市场、产生效益。

  为推进贫困村与市场对接,荔浦市进一步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2018年,该市用于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多元,全市34个贫困村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20户以上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98%以上,贫困人口安全饮水率达100%,100%贫困村开通通信网络。在此基础上,该市进一步依托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砂糖桔(核心)示范区、荔浦花卉苗木示范区等17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加工销售、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C“多条腿走路”壮大优势产业

  “双江兰花马岭苗,大塘桔海联青山,花篢香菇香又香,新坪芋头飘四方”。在荔浦,这一老少随口而出的顺口溜将该市乡镇的品牌农业、集体经济作了生动的诠释。

  村集体经济是贫困村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载体,但如何把村集体经济产业做大?荔浦给出的答案是:通过组织帮扶、入股分红、引技招商、跨地联动,打造“多种形式并存,多条腿走路”扶贫模式,发展壮大贫困村原有优势产业,激发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由单一的“输血救助”向多元化“造血自生”转变。目前,该市379个示范种养基地使扶贫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呈现喜人态势。

  该市花篢镇南源村历来有种植香菇的传统,但由于没有“造血”资金,香菇没有形成产业发展。通过深挖“香菇之乡”传统产业底蕴,该村争取到财政资金210万元,创设“南源菌业”电子商务品牌,建立20亩现代化香菇种植示范基地,不断拓展“香菇采摘体验”“香菇宴”等南源村生态旅游产业,将农村电商、龙头企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记者韦宏宁 李耿 通讯员周俊远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