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8 14:21:35 广西日报

  一大早,浦北安石镇三亚村村民阮华便开始在猪圈里转,喂完了大小几十头猪后,径直来到离猪圈不远的鱼塘喂鱼……每天看着成群的黑猪和鱼,他乐在其中。

  阮华原是三亚村的贫困户,在政府扶贫政策的驱动下,他开始发展养猪、养鱼特色产业。目前经营猪场两个,年内养猪规模100多头;经营鱼塘共7亩,养殖罗非鱼、草鱼数千尾。2018年实现产业收入10多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感谢政府的好政策,去年我领到了1万元的奖补金,预计今年养殖收入将达15万元,生活越过越红火了。”阮华乐呵呵地说。

  在浦北县,像阮华一样得益于奖补政策驱动,发展特色产业的贫困户有6431户。2018年全县共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568.5万元,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近年来,浦北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世界长寿之乡”的资源禀赋,按照“大产业做强、小产业做特”的原则,出台系列政策,从财政安排1000万元的产业扶持资金和1305万元产业发展奖补资金,加大产业扶贫扶持力度。在发展壮大优质稻、柑橘、养猪、水产(鱼)、养鸡、茶叶和百香果种植等“5+2”扶贫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将百香果种植和黑猪养殖作为重点主导产业,着力推动形成“一种一养”两大特色产业格局。

  “养黑猪一头奖补700元。”对于产业奖补带来的好处,官垌镇芳田村脱贫户陈朝强如数家珍。正是在奖补政策的驱动下,陈朝强尝试养殖十几头母猪,去年繁育了100多头小猪,不仅实现养猪收入近4万元,还获得了1万元的最高奖补,如愿脱贫摘帽。

  “根据扶持办法和奖补政策,我们除了给予未脱贫户奖补以外,还给脱贫户、退出户差异化补助。未脱贫户年内累计最高奖补1万元,脱贫户年内最高奖补5000元,2014年、2015年退出户年内累计最高奖补4000元。”浦北县县长李遥说。

  在扶持办法和奖补政策的驱动下,2018年以来,该县培育百香果产业龙头企业2家,新种植百香果1万多亩;培育黑猪产业龙头企业3家,新增能繁母猪5600多头,新增出栏黑猪51万多头;全县建成特色扶贫产业示范区185个。24个脱贫村均有特色产业,覆盖80%以上的贫困户,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2018年,该县如期实现24个贫困村摘帽、8066人脱贫,全县78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万元。

  今年初,该县进一步扩大产业奖补范围,对各镇在实施“以奖代补”推进特色产业扶贫过程中,因受环境条件、产业基础、发展产业能力等因素影响,无法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只能因地制宜发展其他产业的贫困户也进行奖补,形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劣到优”的全方位奖补格局,进一步掀起了发展扶贫特色产业的热潮。

  丁江华是该县安石镇六江村人,在政府扶贫政策的带动下,他毅然返乡创业,创建了浦北县寿香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近1000亩,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其中建设百香果产业基地380亩。

  安石镇党委书记胡镇乾介绍,该镇通过落实“一种一养”百香果、黑猪产业扶持办法和“以奖代补”产业奖补政策,有力推动了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其中种植百香果已成为该镇贫困户脱贫增收的一大渠道。目前安石镇发展百香果1600多亩,其中今年新种植900多亩,成功创建六江村、安石社区两个以百香果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辐射带动68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入实施产业奖补政策,探索、完善和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市场’模式,大力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提高优良种苗、农资、技术、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推动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全面加快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浦北县委书记韦业葵说。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覃科棵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