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10:10:39 广西日报

  绕线、涂胶、烘干、压线、环胶、组装、测试……4月底,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苗美家园一电子扶贫车间内,经过培训的潘春燕娴熟地在生产线上进行作业。在她一气呵成的操作下,成型的电子产品不日将运往全国各地。

  “在家门口的车间干活,既减少聚集,又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日前,原本还在为今年不能按时外出打工而发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潘春燕,在当地人社部门的帮助下,在离家不远的一家电子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

  由于疫情影响,不少贫困劳动力出于照料家庭等原因,多偏向于在“家门口”就业。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成为了各地人社部门要破解的一道重要课题。

  “一方面,我们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统筹推动各扶贫车间有序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则是积极推进本土就业扶贫车间认定工作,并通过送岗上门,吸纳更多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就近就业。”融水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前谋划、广泛宣传、重点引导、部门联动、上门服务……该县人社部门会同多个部门共同落实扶贫车间认定工作。近期,该县共新认定了6家种养式就业扶贫车间和3家工厂式就业扶贫车间。据统计,新认定的这9家扶贫车间目前共吸纳就业人员21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7人。

  随着复工达产步伐加快,八桂大地越来越多扶贫车间的灯亮起来、机器响起来;与此同时,一批批新认定的扶贫车间也在拔地而起,吸纳着更多邻里乡亲、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截至目前,我区各级人社部门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3513家,吸纳劳动力就业近25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近5万人。

编辑:李华新  作者:罗 琦 邓玲玲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