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河、新丰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发挥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地。先后荣获“2018—2021年全区人大代表工作先进集体”和“2023年度百色市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等荣誉称号。
人大代表向群众培训剪枝技术
双语扩能宣传站 传播政策强根基
大河、新丰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定期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和法治意识。该联络站通过树立宣传牌、人大代表小广播播报等面上宣传,组织辖区内人大代表们深入村屯发放宣传资料等线下宣传两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本地方言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到乡村振兴战略,从医疗保障到教育发展、从环境整治到生态宜居、从移风易俗到乡风文明、从产业发展到产业兴旺等,用“双语”向群众宣传,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每一个村寨。
双联开启民意窗 广纳良言解民忧
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乡人大主席团成员联系基层代表和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双联”模式,主动下沉、深入群众,倾听基层代表和群众的呼声,广泛收集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民意窗。2021年以来,该片区人大代表共收集涉及城乡建设、教科文卫体、农林牧、水利类意见建议25条,已落实了18条意见建议,修建了一批群众活动场所和产业路、 打造了1个“一户一景”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了1个基层一线人大代表示范基地,发展了1个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基地等群众高度认可的项目。
双服搭建连心桥 办好实事暖民心
紧扣西林县发展五大战略,立足位于“一区一带一中心”的驮娘江带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在“农业立县”和“文旅兴县”的战略实施中贡献人大力量。创新“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农民人大代表产业园引领产业发展”的“双创”发展方式,积极探索“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结合”的创新发展之路,创建了西林县人大“双联双创双服”示范基地首个先行示范区——普合苗族乡人大代表助推“农旅融合”示范区。在强农业方面,该示范区采取“党建+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种植优质沙糖橘、油茶、坚果、百香果、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 2800余亩,特色产业人均面积4亩以上;在兴文旅方面,提升驮娘江旅游带和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和能力,带动新丰民宿、餐饮、零售等产业发展,培育新业态7个,创造家门口就业岗位47个,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通过代表联络站的“双服”“双创”模式,办成了一件件“产业强村”的好事实事,为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新丰样板。2021年以来,新丰村作为7次市、县级现场会观摩点,接待各县区调研考察团370批1980人次。
人大代表何伟在新丰村为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双擎强化监督岗 依法履职促发展
强化监督职能,推动工作落实。一方面聚焦民生实事,跟踪监督问效。该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代表围绕中心工作、重大项目、民生实事项目、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专题视察、调研、评议票决等方式依法开展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代表们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三年来已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视察8次,视察项目25个,通过人大监督,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参与执法检查,促进依法行政。该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决定》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执法检查,以及参与商家是否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和企业是否落实环保要求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检查。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双线赋能大课堂 提升素养展风采
该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充分依托乡党校、绿领学校资源,制定联络站学习培训计划,“线上+线下”双模式来开展培训,提升代表理论水平、履职能力和带领群众能力。线上通过学习强国平台、人大知识微课堂、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等方式,组织代表学习,进一步提升代表们的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线下邀请县级讲师和代表中的党员同志和“土专家”代表为代表和群众讲授政治理论、履职能力、科学种养等知识。三年来共开展培训12期,培训代表和群众35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