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6 09:50:19 广西日报

  “岑溪山水今奚在?”这一流传已久的拆字(即将“岑溪”拆为“山水今奚”四字)“绝联”,巧妙地点出了处于云开大山北麓的岑山溪水的神秘地貌。5月23日,中国老年学学会在南宁正式授予岑溪市“中国长寿之乡”牌匾。至此,岑溪市成为广西第5个、全国第24个“中国长寿之乡”。这个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名的对外开放先行区,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找到了“绝联”的现实答案,引发诸多启示。

  启示一:工业化浪潮中,将好山水“养在深闺”

  岑溪曾因“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而闻名。1992年,在我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广西对外开放会议在这里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岑溪率先发展外向经济的成功做法。当时,该市以“岑溪红”花岗岩开发为引擎,率先引进粤港澳地区企业落户,积累了资本和经济工作经验,一时被誉为“中国花岗岩之都”和“广西的小深圳”。这种发展势头,20年延续下来,今日经济社会发展在广西各县(市、区)中保持排名靠前,2008-2010年连续3年被评为“广西科学发展十佳县(市)”。

  难能可贵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滚滚浪潮中,当岑溪还没有将注意力投向旅游开发的时候,最美丽的西南片自然山水却得以安然无恙地“养在深闺”,保持着东晋葛洪笔下“一匹白绢从天降,满地绿草缀秋霜”的原貌。

  据该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市政府早早就将以天龙顶、白霜涧为核心的山地划定为水源林与公益林保护区,“锁”住草草木木,山山水水,谢绝工业项目入驻。还制作了几十块警示牌和一批宣传册大力宣传管理,做到家喻户晓。2005年开始对旅游景点进行保护式开发,2008年后修通了通往景区的36公里水泥路。

  启示二:在生态文明里,创富裕型“长寿之乡”

  山小而高曰岑,水注川曰溪。岑溪人保护着“岑”,保护着“溪”,保护山泉水,保护宜居生态,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孝子多、寿星多。

  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汉丁孝子指的是岑溪的丁密及其“凫伏家池”典故。岑溪市区里的“汉丁孝子祠”已有600多年历史,据称是广西区内惟一历史传承下来供奉孝子的祠堂。1868年,清代同治皇帝为旌表岑溪水汶南禄村百岁老人刘运昌五世同堂,下旨兴建“五世衍祥”牌坊;民国时期,安徽省寿县曾用县印盖成“百印寿图”赠给岑溪百岁老人黄毓瑞作寿礼。这些长寿文物至今保存完好。

  在任何时代,长寿都被视为国泰民安的祥瑞。改革开放以来,岑溪长寿老人与日俱增。截至2011年底,健在的百岁寿星达105人,占全市人口的十万分之十二。对照“中国长寿之乡”的标准,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说:“岑溪市按15条标准,全部都达到或超过标准,有些是大大超过。”他分析了岑溪市人口长寿的根本成因:“第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岑溪人健康长寿的自然条件;第二,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岑溪人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第三,得益于岑溪近年来正确科学的发展理念;第四,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是岑溪人健康长寿的保障条件。”岑溪属于相对富裕的“长寿之乡”,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82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72万元。百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取生活补贴150元,90-99岁老人可领80元,全市有各种老年人协会600多个,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5月12日,记者探访黄国生、陈树旭、吴进祯3位百岁寿星时发现,3户农村家庭都生活殷实,宽敞的庭院足以停放数辆汽车。从中可以窥见一个“富裕型长寿之乡”的端倪。

  启示三:在旅游发展上,从高起点“后发制胜”

  “中国长寿之乡”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以养生度假与山地休闲为特色的岑溪旅游之门。加上拥有“中国古典鸡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等国家级名片,使该市旅游具备了高起点和大空间。

  岑溪旅游如何真正做到“后发制胜”?市长覃颂勾勒了几条路径:第一,两广交通枢纽逐渐形成,洛湛铁路,南广高速、包茂高速、岑罗高速公路广西段均已建成通车并穿过岑溪市区,在建的岑信高速、岑罗铁路也将于2013年前建成通车。目前岑溪与南宁、广州、桂林等重要城市之间,只有3个多小时的车程。第二,2011年该市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逐渐腾出财力和人力大力发展旅游业,政府已拿出3000多万元购回私人老板分散经营的白霜涧、天龙顶和石庙景区,还陆续投入1000多万元提升景区软硬件建设,重新整合,打包招商;第三,经过近年初期开发,旅游已在桂东地区小有名气,被誉为“岭南的香格里拉”,白霜涧被漂流爱好者称为“岭南第一漂”,2011年全市游客接待量约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4亿元,纳入梧州“粤港澳后花园”格局,旅游圈将进一步扩展。

编辑:圆故  作者:甘 毅 谭卓雯 吴凌平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