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4 10:41:33 人民网广西视窗

  龙胜各族自治县位于我区东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80%的山区县。近年来,该县在开展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找准结合点,注重模式多样化,内容实在化,不墨守成规,不搞形式主义,使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不拆旧屋建新村,内强素质创文明”模式

  龙胜的新农村建设是从一个叫坳背的壮族小山村开始的。坳背是龙胜一个山清水秀、民风纯朴的自然屯,民居吊脚楼是该屯最有壮族特色的古老建筑。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该县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角度出发,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因势利导,不求大,不求洋,引导群众从“五改一建”(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建沼气)开始,并通过办好一所学校,开好两个室(卫生室、文化室),评选三好文明户(遵纪守法好、清洁卫生好、家庭和睦好),达到四美(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习俗美),办好六件实事(建好广播电视接收站、建好宣传专栏、建好一个活动场、建好一支文体队伍、建好文明公约、建好一个村屯集体经济项目),形成了“12346”一整套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不拆旧屋建新村,内强素质创文明”的民族特色新农村建设之路。

  “文明创建+农家乐旅游”模式

  金车村原来是龙胜镇的一个贫困小山村。这里自然景观靓丽,民族文化独特。随着近年来旅游升温,金车村靠近县城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每年游客络绎不绝。

  在新农村建设中,县里根据金车村这一实际,把旅游开发融入到该村新农村建设之中,引导村民以旅游资源入股的形式与当地旅行社联合,成立了农家乐旅游公司,多方筹措资金,把金车建成了集农家乐、自然景观、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接待点。从2003年以来,这里每年接待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境外游客达2万多人,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广受中外游客青睐的旅游“国际村”。探索出了“文明创建+农家乐旅游”的“金车模式”。

  有感于“金车模式”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当地群众高兴地唱道:“旅游开发好处多,民族风情走出国;赚了美元赚港币,新村建设乐呵呵。”

  “党组织建设+产业调整”模式

  “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赊账、生活靠救济”,这曾是龙胜伟江乡最贫困的行政村甘甲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推进新农村建设?甘甲村首先做的是“建好班子”。历届“两委”班子上任后,都紧紧抓住党支部领导班子建设这个重点,强力推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其次是“选准路子”。在“两委”班子带领下,甘甲村提出了“抓住国家政策,大力种植厚朴药材,努力打造群众脱贫致富绿色银行”的发展思路,由党员和群众骨干带领乡亲们,在莽莽小南山中打造出了厚朴药材生产基地和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并广泛打开销路,使厚朴药材和西红柿、南山萝卜等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成为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如今,甘甲村厚朴药材种植总面积达3万多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000多亩,产业覆盖全村98%以上农户,其中仅厚朴种植一项,每年产值达1300多万元。

  在党总支部的带领和党员的带头下,甘甲村依靠产业支撑,这些年来种植户是实实在在地发了,修道路、建新房、置家具、买电器,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生活水平不可同日而语。

  据了解,如今,坳背、金车、甘甲等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龙胜新农村建设的“蓝本”,新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在壮乡苗岭、侗寨瑶村破土而出,并以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凝望  作者:吴海华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