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7 09:29:24 广西日报

  “以前垃圾没处放,也没人清理,只能堆放到路边焚烧,或者就倒进河里,等洪水来了冲走。如今村里有专人保洁,还有车子清运,有地方填埋。老老少少都养成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舒适的居住环境,让62岁的杨珠艳心情十分舒畅。

  杨珠艳是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冠洞村人,每天上午9时前,老杨都要把房前屋后清扫一番,然后把垃圾装袋放到家门口的联户垃圾桶里。很快,便有保洁员前来收集,运到公路边的村级垃圾集中桶。最后,由垃圾转运车拉到附近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鼓楼、风雨桥、百家宴、侗族大歌……三江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人。但作为旅游县,三江同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垃圾围村堵河”的难题。冠洞村的群众反映,“过去村里又脏又乱,纸片、塑料袋等随风飞舞,河面更是漂浮着大量垃圾,大家都不敢到河里洗菜洗衣服。”

  去年4月,三江实施“民族村寨清洁工程”,以整治河边、路边、村边、屋里边的“四边”环境清洁卫生为重点,试点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摊晒-焚烧-填埋”的处理模式,从源头上治理农村垃圾。

  从管理机制入手,三江首先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配备保洁员队伍。在落实上级部门“村收-乡运-县处理”项目资金296.28万元的基础上,县财政每年度配套200多万元年度管理资金。同时,要求每户每月交两元垃圾费,用于保洁员的补助。约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负责将联户垃圾桶内的垃圾和村屯巷道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清理,将不可回收垃圾运到村级垃圾集中桶。每个乡镇配备一名垃圾转运车司机和一名垃圾装卸工,负责将村级垃圾集中清运到县、乡垃圾填埋场填埋。

  为解决农村垃圾处理成本较高的问题,三江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处理的原则,探索高效便捷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离县城较近的村屯,垃圾统一清运到县城垃圾填埋场处理;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则自己建设垃圾填埋场,就近收运处理周边村屯的垃圾。对一些边远、交通不便的村寨,也进行了规划。如在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村寨,可以附近几个村寨共建共用一个垃圾填埋场;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偏远村寨,建设垃圾焚烧炉,就地焚烧后填埋,让垃圾不出村屯。

  垃圾处理有了着落,村民实实在在受益。从此拥有舒适的环境,腰包也日渐鼓了。

  以林溪乡冠洞村冠小屯为例,村容村貌变美了,百家宴等旅游项目也更旺了,去年人均旅游单项收入达到6000多元。

  “事实上,三江从源头上治理‘垃圾围村堵河’,还有更大的生态效益。惠及的不只是当地群众,还有利于改善下游融安、融水、柳城等地的生态环境。”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严世明介绍,目前广西已在75个县(市)开展垃圾“农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城处理”试点。力争到2014年末,实现以县城为中心的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集运处理20公里范围内全覆盖,其他地域垃圾清运处理的基本覆盖,分区域建垃圾处理设施,完成2000个村屯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并将出台《广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导则》,引导偏远农村采取“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的村屯分散处理模式,就地就近处理农村垃圾,创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三江将在抓好‘民族村寨清洁工程’试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在全县逐步推广普及,全面改变当前农村环境卫生落后状况。”该县民族村寨工作管理局局长杨正格说。

编辑:Eva  作者:宁国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