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14 09:35:37 广西日报

  农民想发展苦于没资金,这是贫困地区共同遇到的难题。最近,记者在田东县采访时欣喜地看到,这个县在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中,创新金融扶贫长效机制,从而激活贫困村生产要素,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信用有价

  3133个贫困农户获小额贷款

  “朔良镇的那娄村去年获贷款超过1000万元。”百色市扶贫办主任乃尚权透露这个信息时,就让记者感到惊讶:一个远离县城的贫困山村为什么搞出那么大的“动静”。

  还有一天就到“五一”,罗金将刚从地里回来,眼下,他已经挖好了坑准备种植柑橘。去年,种植甘蔗和柑橘遭遇资金短缺,他很快就向当地农商行贷到了一万元。年底,他按时连本带息还上后,一天之内,又贷回一万元,准备用于扩大柑橘的种植。“贷款方便了。”他说。

  张永杰是村里的养猪户。2012年,他贷了为期两年的5万元,建起300平方米的猪舍养殖母猪。如今存栏100多头猪,还在养猪场附近修起了鱼塘养鱼、养鸭。“贷款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到期还利息的时候,不用催就自动还上了。做农民也要守信。”张永杰对今后的发展依然信心很足。

  其实,在田东像罗金将、张永杰这样,靠“信用”解决了发展资金难题的贫困村农民已经很多。

  田东县委常委、朔良镇党委书记华东介绍,得益于该县的农村金融改革中探索建立和完善的信用体系,那娄村成为信用村仅一年半时间,就通过农商行获得贷款1850万,其中500万用于培育柑橘新产业,目前已经备坑超过2000亩,种下果苗近1000亩,其他贷款用于甘蔗改良、经济林木、林下养鸡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悉,2011年,该县完成了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农户信用信息评级系统,共采集和录入农户档案信息6.9万户,占全县农户数的85%,实现了林权、计生、公安等非银行信息的批量录入。已评定“信用户”4.08万户,信用村88个,信用乡镇7个,涉农金融机构及时制订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信用户”进行授信,发放贷款时间从过去的3至7天缩短到现在的1天以内。几年来,各涉农金融机构通过使用农户信用系统信息,给“信用户”发放信用贷款累计达4.7万户超过15亿元。2011年12月田东成为广西和全国第一个“信用县”。

  目前,田东县57个贫困村已经有23个村成为“信用村”。被评为“信用户”的贫困农户,三年内可以免抵押、免担保获得贷款,其中授信等级三A可贷4-5万元,二A可贷2-3万元,一A可贷1-2万元,期限为6个月到一年,已累计有3133个贫困农户获发放贷款超过1.32亿元。同时,金融机构以一次授信随贷随取的规则,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贷款门槛。授信贷款还逐渐推广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等经济组织。

  综合施策

  既要广覆盖又要控风险

  “现在ATM机、POS机、转账支付电话等金融机具,都布放到行政村了,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存取钱。”田东县委办副主任李润权,用“接地气”来赞誉田东县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服务,切实解决贫困农户首贷难问题。

  这个县创建“农金村办”,以行政村为单位,设立“金融服务室”,由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人员组成,协助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金融服务,实现农民足不出村的“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金融机构网点不足、人员短缺的问题。从2009年至今,田东县通过“金融服务室”累计为3.2万农户办理贷款8.11亿元。

  对一些极端贫困、信用等级太低,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而又有贷款需求的农户,田东县于2010年开展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互助活动”,成立了20家扶贫资金互助社。其金额小、利率低、周转快,适合农户短期资金周转。

  田东县扶贫办主任韦忠均介绍,该县运用动态调整的信用体系,根据农户的收入、过往个人信贷记录等资信状况,对收入稳定、还款记录良好的农户,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和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使其能贷到更多资金。同时逐步把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纳入信用体系,扩大贷款覆盖人群。2012年12月田东县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目前广西唯一一家县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促进了农村产权和资金在农村的流转,实现农村产权可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为确保贷款风险可控,我们还运用多种金融手段。”韦忠均说,田东县根据涉农贷款金额的一定比例,建立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按照“专款专用、结余留成、滚动使用、超支不补”的原则,专门用于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有效分担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风险。

  此外,田东县探索开发“小农户+小贷款+小保险”模式,有效规避银行信贷风险。先后开展香蕉、甘蔗、芒果、竹子种植等特色农业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保险品种,积极扩大承保规模。属政策性保险的险种,保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分别负担50%、40%,农户只需支付10%。2009年在乡镇建立“农村保险服务站”,在161个行政村设立“保险服务点”。目前,田东县农户种植业保险覆盖率达到63%,小额贷款保险覆盖90%的贷款农户,全县各项保险理赔金额达1334.7万元。

  经过5年的实践,田东县基本实现了让全体农民都拥有贷款的权利和资格,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57个贫困村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5938万元,增长到2013年末的1.8亿多元。贫困村贫困农户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升,2013年末,57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3元,同比增速达18.6%。

  在财政资金的撬动下,贫困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合理利用信贷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截至2013年底,57个贫困村甘蔗种植面积7.7万多亩,竹林种植面积6.1万多亩,油茶种植面积2.4万多亩,松木、杉木种植面积1.7万多亩,猫豆、芒果、金银花、火龙果、柑橘种植也得到快速发展。

  短 评

  引“活水”要多渠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田东县由政府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配合,多种政策配套实施,使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贫困村、贫困户,成为激活贫困农村生产要素的关键。

  对贫困村和贫困农户而言,越是贫困贷款信用就越低,金融机构贷富不贷贫的现象十分普遍。田东县通过打造信用环境来降低贷款门槛,从过去只打造信用户变为打造信用村,通过信用村来覆盖贫困户的信用,有效解决了农户贷款抵押担保难问题。通过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支撑项目,解决农户不敢贷问题。保险部门及时介入增加农业保险的险种,多渠道支付保险费,减轻农户负担,解决农户贷款风险高问题。

  通过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网点和下沉的村级“金融服务室”,有利于贷前、贷中的跟踪服务和指导监督,尽可能减少不良率;同时农户贷款不出村,既便利又降低农户成本。这样做,借贷双方的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作为一种风险共担的方式,可以有效规避银行信贷风险。同时,通过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有效缓解金融机构发放涉农扶贫贷款的高风险,激发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发放贫困农户扶贫贷款的信心。

编辑:香香  作者:记者 韦继川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