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 11:12:13 广西日报

  也许你不远万里从欧美买回一件羽绒服,说不准当中的羽绒就是贵港市港南区产的。作为“中国羽绒之乡”的港南区,今年加工羽绒羽毛总产量占全国的28%、占全世界的22%以上,羽绒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国,闻名海内外。

  羽绒产业是港南区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如今通过技改、打造万亩羽绒城和构建网络销售平台等“三级跳”,发展步子迈得越来越快。

  第一跳提挡升级:

  昔日老板卖鸭毛

  如今企业卖绒毛

  6月18日,记者走进昌发羽绒公司车间,看到装鸭毛的大袋子整齐排列着,铲车将它们一一铲起、升高,倒入一个大水缸里,巨型棒不停搅动,鸭毛在翻滚中被清洗干净,再经过榨干、烘烤、除梗等环节,进入到另一个屋子,在这里形成壮观景象:绒毛飞舞,充溢着整个空间;它们分层飘浮,最轻的绒毛飘在最顶端,这是最上等的好货,依次类推;随后,分别被收纳到相应的容器里。

  “这是技改带来的变化。”港南区经贸局局长杨华说,以前,港南的不少老板用土办法对羽毛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粗加工,工具简单,产品是粗绒;如今,羽绒业逐步向高层次的深加工发展,企业利润也日益提高,从以前加工羽绒5%的利润,提升到生产羽绒成品8%的利润。

  顺星羽绒是桥圩镇老板杨海的企业,2010年时他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订单不断增多,但场地有限无法上新的生产线,大单生意不敢接。他把难题反映给港南区政府。当地政府立即帮其理顺征地问题,厂房面积增加了一倍;经贸局也派出专人到现场指导,新的生产线很快上马。“原来最好的产品是80绒,现在是95绒,是国内最高端的产品,两者之间售价相差很大,企业产值从2010年的60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3亿元。不仅如此,技改之后实行循环用水,没了异味。”杨海说。

  杨华说:“4年来,港南区共有50多家羽绒企业进行技改,他们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扶持,自身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像亨利来羽绒、金弘羽绒、顺星羽绒等3家企业获得自治区技改扶持资金300多万元,通过技改推动产值提升20%以上。”

  第二跳打造“航母”:

  昔日个体散如沙

  如今抱团聚为城

  港南羽绒名气越来越大,但无生产场地成了最大的难题。亨利来老板陈绍平建议,划出场地专门建一个羽绒城,以解决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等问题。不久,万亩羽绒城在众多商家的呼吁中应运而生,定位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羽绒原材料加工基地。一期3270亩总投资38亿元,分5年建设,建成之后产值将达50亿元,可容纳30多家大型企业,解决两万多人就业。

  港南区委书记罗尚民说:“我们制定实施《港南区羽绒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每年财政安排预算200多万元作为羽绒产业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扶持羽绒产业集中区的规划建设。”港南区是后发展地区,但为了羽绒业的发展,每一着棋都是“大手笔”。港南区区长杨亚俊扳着手指列出几件事:2012年,筹资1.8亿元投入江南工业园羽绒工业城一期征地拆迁和道路、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融资3.5亿元加快推进羽绒工业城路网、管网设施及废水处理厂建设;多方协调解决桥圩水厂扩建资金1450多万元,缓解羽绒生产用水困难;与供电部门理顺了变压器增容所需资金1200多万元,增设25台450千伏变压器,解决68家羽绒厂的用电问题。

  华强羽业原来设在桥圩镇,年产值最多的一年为1.2亿元,在羽绒城拿下100亩地后,只建设了首期20亩,2013年的产值便达到3.2亿元。杨华说:“仅2013年,当地政府就帮助羽绒企业解决用地、招工等问题50多个。羽绒城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集聚效应。”

  羽绒城把分散的企业聚集起来,既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也利于整体推介和宣传。罗尚民说:“目前,羽绒城一期两横两纵15公里的路网已通达,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20万平方米集科研、居住、商业为一体的楼群已建成,仓储物流正在建设中,10家企业入驻,25家企业签约,羽绒产业‘航母’雏形已现。港南区初步形成以324国道为轴线,以羽绒城和桥圩镇、八塘镇、湛江镇为集中点的点轴结构产业集群带。”

  第三跳国际接轨:

  昔日产品“线下走”

  如今产品“网上销”

  贵港金弘羽绒生产的床上用品远销欧美,但受欧债危机影响,2012年产值比前一年下降了近20%,2013年通过其总部与一家交易所合作,销售市场拓展到东南亚市场、日韩等国,2013年产值增长近30%。两年时间里,产值一降一升主要得益于产品“触网”。

  原来,贵港金弘羽绒通过其在浙江的集团总部,借助杭州新塘渤洋羽绒产品上市的交易平台,把羽绒传统的“线下贸易”,转为全新的交易所加电子商务的“线上新贸易”,不仅扭转了自身的被动局面,也为当地羽绒业树立了榜样。

  今年3月,2014年中国羽绒市场研讨会在贵港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羽绒行业的精英聚集一起,共商羽绒产业发展大计。会上,让不少贵港本地羽绒老板耳目一新的,当数杭州新塘渤洋羽绒上市推介会,它教会了习惯于传统销售方式的老板们开始接触“云生意”——电商。

  杨亚俊说:“我们通过中国羽绒协会牵线搭桥,与浙江萧山渤海证劵交易所合作,借助电子商务的现代化技术,搭建全球销售网络平台,目前已经有金弘羽绒、昌发羽绒、亨利来羽绒等6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编辑:凝望  作者:唐正芳 梁 宇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