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3 09:50:39 广西日报

  村民投工投劳修建村路。 黄秀成/摄

  宽广洁净的水泥路、顶天立地的自来水塔、纵横交错的水利渠网、崭新气派的文化球馆、辉映成趣的路灯绿树……贵港市覃塘区这些新建的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汇成了一幅幅美丽风光画卷。

  这是“一事一议”带来的新变化。覃塘区区委书记李建锋说:“从2009年以来,合计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3亿元,实施了‘一事一议’项目1763个,解决了群众最紧迫、最现实、最急需的难题,建设和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受惠群众58万。”

  1

  个人出小头,国家出大头,大家得实惠

  位于大石山区的樟木乡罗文村,今年新修的水渠很快发挥了作用。村民李达福说:“没修水渠前,这片稻田只能种红薯,村民年人均口粮不足75公斤。”

  村支书李锡银介绍,这片农田原靠机井抽水和山泉水灌溉,后来因设备老化废弃,全村千亩水稻田有300多亩每年只能种一造水稻,700亩改种玉米、甘蔗等旱作物,因缺水常年减产甚至绝收,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挣钱。

  实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后,罗文村连续两年每人各筹资15元,先后争取到18.1万元的财政资金,共修筑长2.3公里长的三面光引水渠、灌渠,圆了山泉水灌溉成片农田的梦想,让千亩农田重现生机,全屯年人均口粮增至525公斤。

  “一事一议”是由村屯集体议定,按相关程序及规定筹资投劳,经上报审核批准后财政给予大部分资金支持,然后由村屯组织实施、财政部门监督的公益事业项目。

  “个人出小头,国家出大头,大家得实惠,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五里镇云表村支书刘香妹深有感触。这个村与横县云表镇毗邻,之前没有一条水泥路,文化设施落后。2009年实施“一事一议”后,该村六贡屯率先行动,争取项目财政资金16万元,建设灯光球场、文化室。第二年,云表、新院屯也加入‘一事一议’行列,5年多来,云表村争取财政奖补资金248万元,人均360元。“没有‘一事一议’财政扶助,我们村基础设施就是奋斗10年也不可能达到目前的水平。”云表村委主任覃达平说。

  2

  301个屯获重点扶持

  “一事一议”后面,政府给了什么样的支持?云表村六贡屯理事长说:“第一年建灯光球场、文化室‘一事一议’项目时,群众每人集资15元,得到财政奖补资金每人达55元;此后几年在每人集资额不变的情况下,财政奖补资金年年提高,今年达到每人77.5元,比2009年增长40.9%。”

  随着人工及材料费用上涨,覃塘区财政奖补资金也年年增长,由此激发了村民建设公益事业项目积极性。2009年该区共实施“一事一议”项目289个,争取财政奖补资金1428万元;2014年这两指标分别为305个、3463万元,分别增长5.5%、142.5%。

  财政奖补资金对于人口较多的村屯来说,积少成多,帮扶力度较大;而对于地处偏僻、人口稀少的村屯来说,则是杯水车薪,难有大作为。位于镇龙山麓的云表村雅梳屯,人口只有570人,离村主干线的路有1公里多,如果要修建这条通村的水泥路,至少70万元以上。按照目前“一事一议”标准,只能获得财政奖补4.4万元,村民只能望路兴叹。

  覃塘区财政部门了解这一情况后,决定对雅梳屯的水泥路项目实行特惠制,先期给予财政奖补资金20万元,人均获财政奖补数额是普惠制的4倍多。这无疑点燃了村民建设水泥路的热情之火,村民踊跃参与,多渠道筹资捐资50万元,4月底,长1.3公里、宽4米的通村水泥路建成通车。

  像雅梳屯这样享受特惠制的,2012年至今覃塘区有301个屯21万人,获得财政奖补4712万元,人均224元,是普惠制的3倍。

  更重要的是,财政奖补资金的提高激发了村民自发筹集资的积极性。大岭乡新湴自然村离圩镇2公里,要建通村水泥路需要60万元,按照每人15元的标准,760个村民每年只能集资1.14万元。当得知财政奖补项目可以连年实施时,村里便决定将此路分成几年修,每年都争取得到一个“一事一议”项目,4年得到财政奖补资金19.9万元。而4年间村民集资达56万元,人均出资692元;除此之外,经济能人、当地老板以及外出打工者纷纷慷慨解囊,村财政奖补项目负责人梁广明带头捐款4880元。他说:“如果没有财政奖补政策的支持,就无法号召大家参与。”据覃塘区财政局统计,2012年至今,全区民间集资2669万元。

  3

  “一事一议”助力“清洁乡村”

  8月7日晚,五里镇圩镇路灯齐明,映照着一条条崭新整洁的水泥路街道,一株株青翠欲滴的风景树木,为覃塘区南大门增添光彩。

  五里社区党委书记蓝伟进说,过去由于设施陈旧老化,圩镇路灯成为摆设,部分街道污水横流,破破烂烂。去年底,社区争取到‘一事一议’资金58万元,修建了3条共长800米、宽5米的水泥街道,新建排水沟870米,重建高杆路灯20盏,种植风景树270株,街容街貌焕然一新。

  穿行于覃塘区的各村各屯,水泥路旁新颖别致的垃圾屋、垃圾池惹人注目。东龙镇大同村支书覃卷光介绍,去年来,村里通过“一事一议”先后投入财政奖补资金3.6万元,建成垃圾池9个,减轻了群众负担,提升了村环卫设施水平。

  随着清洁乡村活动不断深入开展,“一事一议”向全区的村屯延伸推进。2013年,覃塘区共计争取财政奖补资金428万元,为809个屯建就垃圾池(屋)2133个计1.3万平方米,给6个屯先后安装路灯103盏、种植风景树422株;目前正在建设沼气池清洁能源项目2个,亮化、绿化项目23个,规划投入财政奖补资金217万元。

  4

  撬动涉农大资金

  大岭乡金沙村村民对“一事一议”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村党委书记李志凯说:“五年来我们村共投入3084.6万元资金开展31个项目建设,得益于扶贫、建设、国土等部门的倾力相助,迅速脱掉了自治区贫困村帽子。”

  李志凯介绍,在道路建设面临资金缺口时,扶贫部门扶助326.1万元,建了9.9公里长的水泥路,资金投入和建设规模是“一事一议”道路项目的2.7倍;在城乡风貌改造中,建设部门争取上级资金601.2万元,完成了938座民房的立面改造,占全村总民房数额的九成多;为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环保部门投入资金208万元,建设了良岭屯、鸡头屯、金钗屯污水处理设施;林业部门投资74.3万元,种植绿化树1239株,建成一个集中供气式沼气池;国土资源部门投入1875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土地平整项目,建成机耕路80公里,兴建水泥混凝土水渠272公里,新增或改善灌溉面积7500亩。

  覃塘区区长陈锦秀介绍,“一事一议”实施以来,干部执行力、群众凝聚力等明显增强,政府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统筹安排部门项目资金向部分村屯集聚,以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示范效益促进“一事一议”纵深发展。

  “五年多时间,围绕‘一事一议’项目建设,交通、水利、移民等部门共投入农村公益事业资金就达到11.2亿元,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8.5倍,推进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覃塘区财政局长覃仕林说。

编辑:spring  作者:记者 唐正芳 通讯员 覃 伟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