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右江区的村屯,连片的甘蔗林里,蔗农正忙着砍收甘蔗,并将甘蔗堆在路边等待装车。一堆又一堆小山似的甘蔗,一栋又一栋崭新的楼房,是蔗农脱贫致富的见证。“有了科技支撑,甘蔗二三米高,手臂一样粗,产量、品质没得嫌”,尝到“科技”甜头的蔗农们乐开了怀。
蔗糖产业是右江区富民强区的“甜蜜产业”。2012年以来,右江区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蔗糖循环生态产业链开发项目,推广甘蔗高产高糖高效节本技术,累计应用面积达26.7万亩。2013/2014榨季,全区种植甘蔗38.4万亩,糖料蔗总产140.6万吨,糖料蔗总收入61864万元,糖业税收9745.50万元。右江区也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广西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先进集体”、“广西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县(区)”。
右江区科技局为甘蔗高产示范区蔗农送化肥
打造循环生态产业链 每根甘蔗“吃干榨尽”
运营这样一个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的甘蔗产业,近几年来,右江区既在打造甘蔗农业循环生态链上着力,也在打造甘蔗工业循环经济链上举力,大力实施“科技富民强区蔗糖循环生态产业链开发”项目。在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的项目实施期,右江区不仅很好的完成了项目阶段计划任务指标,还加快了良种甘蔗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建设,扩大繁育能力;加快甘蔗高产高糖高效节本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提升甘蔗种植整体技术水平和甘蔗平均单产;提高制糖原料的综合利用率,加快年产9.5万吨纸浆项目建设,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建设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基地2050亩和高产高糖高效节本种植核心示范基地2530亩、示范片60850亩,辐射推广良种甘蔗高效种植技术32万亩,形成甘蔗—制糖—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蔗渣生产纸浆产业链经济模式。
右江区委书记韦晓东与群众分享甘蔗收获的甜蜜
科技服务送上门 蔗农日子甜蜜蜜
提高甘蔗单产,科技是关键支撑,为使甘蔗产量稳定提高、蔗农收入逐年增加,右江区打出科技创新和优质服务的组合拳。近年来,注重政府引导以深化“产、学、研”联动,通过集成广西的甘蔗科研、教学、企业等技术资源优势,联合攻关,提高甘蔗新品种、新技术创新能力,自2008年以来共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新品种15个,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10项。并在此基础上,在旱地大面积开展应用示范6万亩,甘蔗平均亩产由原来的3吨提高到7吨以上。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农家课堂等形式,面向涉农企业、农民,开展蔗糖加工工艺升能技术改造、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等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4900多人次、企业工人培训100人次。大力推广“政府+企业+科研+基地+农户”生产经营和科技服务模式,右江区为甘蔗产业服务的各类农村科技服务机构达23个,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建立完整的区、乡、村、屯、示范户“五级联结”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并通过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咨询培训等,培养了100多名农民科技骨干,建立了科技示范样板。百色甘化公司和万林公司两家糖业企业,还建立了短信息发布平台“甜蜜通”,农民打开手机就能够收到农产品种植指导信息,上网就可以与农业专家远程交流,每年服务辖区蔗农2.5万人次。农民通过科技种蔗,年人均种蔗收入达3518.99元。
右江区科技局邀请专家为群众讲授甘蔗高效节本栽培技术并赠送化肥
科技示范打基础 项目实施结硕果
科技富民强区蔗糖循环生态产业链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右江区以科技示范为基础,推动甘蔗种植向集约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在甘蔗中心镇四塘镇那豆建立甘蔗良种繁育基地2050亩,并配套节水灌溉、酒精废液发酵池、基地道路硬化、大型机耕等设施,2013年,经自治区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实地测产验收,甘蔗平均亩产7.76吨。同时,建立了甘蔗高产高糖高效节本种植核心示范基地2530亩、示范片60850亩,种植云引3号、新台糖22号等甘蔗优良品种,示范应用健康种苗、机械深耕深松、沼气渣还田、地膜覆盖、智能化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化学调控等集成技术,甘蔗高产高糖高效节本技术示范大幅提升,为在全区推广应用集成技术打下了基础。此外,右江区还推动蔗糖加工技术提升及产业链延伸示范,百色甘化公司和百色万林公司等蔗糖生产龙头企业通过对现有设备、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计算机利用率达85%以上,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糖率和白砂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