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2 10:03:16 广西县域经济网

  导 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奋力推进“五区”建设,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加快做大做强我区县域经济,全面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打造一批西部经济强县和全国经济强县,加快推进西部经济强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战略部署,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桂发〔2009〕35号)、《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桂发〔2010〕25号),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编制,是“十二五”时期我区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实施范围为全区25个重点县(市、区)(以下简称“重点县”),具体包括临桂县、桂平市、横县、扶绥县、北流市、平果县、武鸣县、田东县、岑溪市、藤县、兴安县、灵川县、阳朔县、苍梧县、荔浦县、博白县、宾阳县、柳江县、靖西县、陆川县、灵山县、平南县以及兴宾区、玉州区、八步区。2010年,25个重点县总面积7.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84.97万人、生产总值2906.19亿元,分别占全区的30.04%、42.35%和30.37%(25个重点县确定依据见编制说明)。

  第一章 发展回顾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西应当而且完全可以立足发展基础,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加大经济强县的培育发展力度,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一、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立足区情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全区县域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基础条件不断壮大成熟。

  (一)“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全区县域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3.8%。2010年,全区91个县域地区生产总值6301.74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5.8%,是2005年2692.6亿元的2.34倍,生产总值超过200亿元的县域单位有2个,超过100亿元的县域单位有21个,超过50亿元的53个,较2005年增加37个。全区县域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3.8:36.1:30.1调整到2010年的24.3:45.8:29.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区县域工业增加值达到2440.55亿元,是2005年的2.77倍,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63.22%;全区县域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增速达到19.40%,县域财政可支配能力显著提升。2010年,全区县域财政收入达到440.75亿元,占全区财政收入的36%,是2005年的2.43倍,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的4个,比2005年增加3个;2010年,全区县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000元,达16399元,是2005年8263元的1.98倍,全区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500元,达4809元,是2005年2512元的1.91倍。

  (二)“十一五”重点县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区25个重点县的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6.19亿元,占全区的30.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12.42亿元,占全区的14.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517.11亿元,占全区的32.03%。从经济总量、均量、速度、质量四个方面综合衡量,重点县可分为三种类型:

  1.有望冲击全国经济强县的类型。临桂县、桂平市、横县、扶绥县、北流市属于第一类型。临桂县的发展基础较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GDP比值等各项指标值均较高,处于全区县域经济的领先梯队。桂平市和横县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较高,发展条件优于全区多数县域,具有冲刺全国百强县的实力。扶绥县和北流市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特色明显,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具有打造成为全国经济强县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2. 有望成为(或巩固)西部经济强县的类型。平果县、武鸣县、田东县、岑溪市、藤县、兴安县、灵川县、阳朔县、苍梧县、荔浦县、博白县、宾阳县、柳江县、靖西县、陆川县、灵山县、平南县等县(市)属于第二类型。平果县、武鸣县、田东县的综合实力较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GDP比值均较高,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增速很快,尤其是田东县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高达28%,巩固在西部经济强县的地位应该没有问题。其他相关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较大,基础较好,增速也较快,只要发展方向正确,措施得当,同时自治区加大扶持力度,都有希望成为西部经济强县。

  3. 参照重点县予以扶持的市辖区类型。兴宾区、玉州区、八步区均为撤县建区的县级市辖区,均是自治区确定参加科学发展十佳县和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评比的县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涉农区域广,经济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值较高,可按县域对待并参照重点县政策予以扶持。

  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区县域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成就,但与全国先进地区相比,我区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仍存在较大差距,不仅没有一个县进入全国百强,且西部百强县数量呈现大幅下降趋势。加快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已经成为我区加快经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发展机遇

  (一)开放开发政策叠加的机遇

  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00年,国务院把广西列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一份指导和推动广西跨越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0年,钦州保税港区、凭祥保税区、南宁物流保税区等先后或国家批准设立并运行。最近,国务院又批准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规划,继续在项目、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包括广西在内的西部地区给予倾斜。我区处于多重优惠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开放开发的热潮涌动,为经济强县的培育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

  当前,国内外正处在贸易结构调整和资本转移的重大转变时期,珠三角、长三角等东部发达地区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我区毗邻粤港澳经济圈,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可充分把握产业转移机遇,发挥资源和区位等优势,通过选择承接适宜性产业,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人才、经营管理和先进技术,为培育发展经济强县注入新活力。

  (三)实施县域经济突破带动及 “三个优先”战略的机遇

  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县域经济突破带动战略正式实施。再加上自治区已经实施产业、交通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的“三个优先”战略,带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交通网络完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对于我区各县努力将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育经济强县,提供了新契机。

  (四)县域经济扶持政策日臻完善的机遇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城镇化跨越发展的决定》、《关于开展扩权强县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我区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又明确提出:加快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加快发展县城和重点镇,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打造一批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的经济强县。根据自治区党代会的精神,下一步自治区还将制定出台系列县域经济扶持政策措施。我区县域经济政策体系的日臻完善,无疑为经济强县的培育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强大动力。

  三、制约因素

  (一)土地瓶颈制约

  随着国家对土地开发利用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大,经济强县土地瓶颈制约问题尤为突出。县域经济发展中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土地单位产出不高,同时,由于现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管控严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比例较大,县域工业园区投资强度偏低以及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调控政策等,现有土地储备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间存在较大差距,滞缓了很多前景看好的产业项目的落地,制约了我区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步伐。

  (二)能源(煤炭、电力)瓶颈制约

  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增长明显加快,能源消耗急剧增加,能源缺口不断扩大,2010年,我区煤炭消耗总量有5040万吨从区外调入,占全区煤炭总消耗量的90%,其中,电煤购进量2350万吨,有2100万吨从区外购进,占总电煤用量的89.4%。同时,能源价格不断上升,局部地区,尤其是经济强县能源(煤炭、电力等)供应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能源保障不力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瓶颈成为我区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

  目前,我区县级交通设施普遍存在路网密度低、通达水平低、道路等级质量差以及抗灾能力差等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许多农业水利设施建于20世纪50~70年代,由于工程运行与维修养护经费少,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电力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变电站设备简陋,电源网架输送电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影响供电质量和安全使用;公共活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西部经济强区为契机,以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后劲足的25个县(市、区)作为我区培育发展经济强县的重点县,实施县域经济重点突破带动战略,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条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为依托,对重点县在项目、资金、政策上实行倾斜扶持,加快培育一批西部和全国经济强县,切实提升我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发展原则

  (一)三化并举原则

  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发展,加强工业园区与重点城镇同步规划建设,推进园区发展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产业化,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努力实现重点县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集约利用原则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强化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强重点县城镇和工业园区集约化建设,着力提高工业园区投资强度,着力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着力提高能源消费利用水平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生态优先原则

  坚持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依靠技术进步,强化节能减排和重金属污染防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强县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四)共建共享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人翁作用和参与意识,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着力加强民生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民众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经济强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到2015年,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力争达到全区35%、16%和34%以上,县域经济总量超300亿元、财政收入超3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15亿元的县(市、区)力争达到3个以上,县域经济总量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力争达到15个以上。

  (二)经济强县明显增加

  到2015年,通过培育发展经济强县,全面带动我区县域经济发展,我区跨入西部百强县的县域数量实现翻一番,由目前的6个增加到12个,力争1个以上重点县跨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三)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重点县特色产业体系建立完善、城乡收入大幅提升且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我区县域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创建一批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编辑:凝望  作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