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6 10:06:00 容康社
容康社

 

马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容康社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将越来越突出影响到基层政权巩固、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全局的系统问题。目前,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大格局中,从增加投入、减轻负担、优化结构,开拓市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从宏观上加以调整,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开拓农民增收的新局面。

    一、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特色经济发展

    合理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名优特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进程,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取得明显成效,但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农产品产销衔接不好;农产品质量不高,优质产品供应不足;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林业、水产畜牧业发展不够快;农产品加工,尤其是水果、畜产品、水产品保鲜、储运、深加工相对滞后等等。这些主要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

    农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在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从主导产业、经营方式的确定到相关政策的出台,都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考虑,确保农业结构有效的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定主导产业。作为一个县(市),不可能做到所有农产品都达到自给自足,所以,必须选择最具有本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发展特色农业。马山县是个山区县,石山区面积占56.3%,东西部自然条件差异大,人均耕地面积仅0.65亩。只有做好农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按照"抓特色、树品牌、扩规模、求效益"的发展思路,以名、特、优取胜才是农业发展的出路,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围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标打造品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一是紧紧抓住马山县被中国品牌宣传保护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黑山羊之乡"称号的机遇,大力宣传,着力打造,以"马山黑山羊"的品牌效应,引进外资,发展黑山羊系列食品加工业,以加快发展草食动物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养殖规模,使之成为区域优势产业。二是抓好金银花、旱藕粉、里当香鸡等特色产品的规模经营,使马山的特色经济形成品牌产品。三是充分利用丘陵地区的宜林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营造速生丰产林,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使山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二、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不仅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县域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主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做大产业链,重点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民结成利益风险共同体,这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

    现在农民的心态可概括为"两怕一不怕"。即不怕生产不出市场上需要的东西,而怕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怕生产出来的东西卖不到好价钱。因此,必须坚持向名优特的质量效益型农业方向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抓好龙头企业。因为在农业产业化这一产业链条中,龙头企业是"火车头",它内连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龙头企业水平高,拓展市场能力强,其牵动力就越强,产业化成效就越好。往往是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一个或多个农产品基地的建立,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因此,要按照"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思路,紧紧围绕工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业基地,走以农促工之路。

    三、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工业化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要加快企业改革步伐,扶优扶强,增强工业实力,扩大企业规模。通过项目建设、成果转化、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使生产要素有效地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集聚,加速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的重点企业。要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激活企业的内动力,提升工业结构竞争能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股权转让、身份置换等多种途径,发展以股份制为主要经济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对劣势企业和资源枯竭型企业,通过实施破产、关闭、重组、注销、公开拍卖等多种形式让其退出市场,盘活国有资产,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步伐。同时,要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联合,参加国有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乡镇企业可以拍卖、租赁给个人,可以被国有企业兼并,也可以依靠自己机制灵活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兼并、租赁、托管、承包国有企业。通过资产的优化重组、资本运营,把乡镇企业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的核心问题,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抓好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壮大县域经济的亮点,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小城镇作为特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及第三产业的依托,它可以实现农民广就业,转移农业已沉淀太多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并可引导乡镇企业相对集中,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进而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现代化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使尽可能多的农村人口享受现代化城镇文明生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要按照建一个集镇、活一片经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群众的要求,把发展小集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完善土地出让办法,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路子,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引导外来投资者、民营经济向城镇集中。以产业聚集带动小城镇发展,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增长点。

    五、整合资源,推进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充分依托南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构建环大明山旅游带,加快旅游业发展。马山县境内有"世界十大名洞"--金伦洞、风景绮丽的红水河风光以及壮族三声部民歌、会鼓、扁担舞等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因此,要着手做好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挖掘、整合、包装旅游资源和产品,打造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品牌,使之与金伦洞、红水河、大明山等自然风光相辅相成,成为马山县旅游业的闪亮招牌。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旅游业带动交通、宾馆、餐饮、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六、优化环境,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表明,个体私营经济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积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经济的竞争,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生产力。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硬环境相对薄弱,只有在尽可能完善投资硬环境的基础上,着力营造更宽松更良好的软环境,吸收生产力要素向县域经济聚集。首先,思想观念要更新,保守、封闭、狭隘的思想,只能拒人于千里之外,阻碍发展步伐;开放、发展、竞争的观念,才能赢得机遇,赢得发展。要坚持发展是解决所有困难的金钥匙的理念,把发达地区的先进观念、先进经验引进来,只要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就要大胆地借鉴,大胆的吸收。其次,服务质量要更优。同样的基础和条件优势,同样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同样的产业和发展优势,服务质量如何,工作效率如何,对外来产业、外来资金的吸引力可能产生不同的聚集效应。要破除自我封闭禁锢的观念,树立大开放促大发展意识,消除对外来投资者的戒备心理,破除怕别人进来抢饭碗、抢市场的观念,树立客商发财我发展意识,敞开山门,不留门槛,大胆亲商、近商、安商、富商,为外来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安全环境和赚钱环境,拓宽利用外资的形式和领域,提高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再次,产业接应要更快。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梯度,加强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和经济交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欠发达地区要主动融入国内外大市场的大循环,迎接各地的产业优化升级,抓住产业发展的空档,快速实现产业衔接,以主动的姿态接应产业的内移。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鼓励各类民营企业到园区落户。马山县百龙滩工业用地毗邻红水河畔的百龙滩水电站,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要加强与发达地区联系,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利用本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大胆让利、舍得让利,让外商投资有财可发,有钱可赚,以此推动百龙滩工业用地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辐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完)

编辑:admin  作者:容康社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