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8 11:19:38 桂林日报

  ▲“三米驿站”全景 

  ▲灵渠南渠  

  ▲环形绿道  

  ▲拴马石  

  ▲做糍粑  

  制作米粉  

  打糍粑  

  煮米酒  

  磨豆腐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千百年来,灵渠作为古代连通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上交通要道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灵渠又作为知名的旅游名胜风景区吸引着四方来客。去年以来,兴安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以“三米驿站”为示范代表的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将灵渠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两岸风光相结合,扩大兴安县旅游范围,深挖兴安县旅游资源,“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让人们了解到灵渠不光有铧嘴、大小天平坝等景点,更有那历史文化深厚的古驿道和古村落,既促进了兴安旅游业的发展,使游客有新的旅游地,当地居民也将随着这一旅游带的开发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 大桂林旅游圈的明珠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为统一岭南而“使监禄凿渠运粮”,在兴安县开辟水道连通湘江和漓江,经过历代修缮,成为今天我们见到的灵渠。这一工程为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是与四川都江堰、山西郑国渠齐名的中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灵渠建成之后,成为连接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上交通枢纽,对秦始皇统一岭南,促进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原汉族与岭南百越民族之间的融合,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友好往来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63年,郭沫若参观灵渠后,作出了“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的高度评价。直到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的先后修通,其航运功能才逐渐退化,成为一处灌溉工程和名闻遐迩的风景名胜。1988年1月,灵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灵渠全长37公里,分为南渠和北渠。目前灵渠分水塘周边沿南渠而下至粟家桥一带是灵渠风景的精华所在,游客多到这里来参观。然而灵渠顺流而下至漓江一带,两岸风光秀丽,碧绿的稻田与古朴的农舍掩映在青山碧水中,其间散落在灵渠两岸的古驿站、古村落和民间特产有如宝贵的矿藏,多年来藏在深闺人未知。如何将灵渠与沿途的村庄、周围的产业联系起来,既能彰显山水之韵,又留住了乡愁的根,让广大游客流连忘返?近年来,兴安县委、县政府把灵渠的南渠和北渠作为一个全域生态旅游带来进行打造的规划,深挖灵渠厚重的历史文化并使之与两岸旖旎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既能扩大灵渠旅游景区的范围,又深入地挖掘了灵渠的旅游资源。

  “三米驿站”落成迎客水道繁华再现

  在灵渠出现的2000多年历史中,无数的人通过这条水道进出桂林及岭南,也造就了灵渠沿岸星罗棋布的古村落,一度展现繁华景象。如今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的打造,令这千年水利工程沿岸的繁华景象得以再现。

  3月8日国际妇女节期间,位于兴安县严关镇江西坪村的“三米驿站”落成迎客,数千名游客涌进这座小山村体验当地生活和欣赏优美风光。村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身着传统服装的村民们忙着现场制作豆腐、米粉、米酒、米糍粑、油茶接待远方来客。

  江西坪村是兴安县一个典型的灵渠周边的小村落,这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旅游绿道穿过村边的田亩蜿蜒在小河边,柳树依依,村民们在村旁的水井边洗菜,宁静而平和的小村庄显得那么悠然。村里头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悠闲地聊天,村里最长寿的老人江美英已经95岁高龄,精神矍铄,鹤发童颜,讲着一口流利的当地话,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江西坪村38岁的村民罗云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他早年为了生活打拼,开过长途车、做过建筑工程,听说村里要建旅游驿站后,去年就主动回家乡参加生态乡村建设,为家乡作贡献。刚落成的“三米驿站”坐落在村中央数株多人方能环抱的香樟树下,一座座桂北民居青砖碧瓦,小水池里有数只鸭子在戏水,穿过“三米驿站”的牌楼,就能看到热情的村民们正在这里现场制作土特产。为了方便游客,“三米驿站”还提供单人自行车和双人自行车租赁。看到记者到来,热心的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村脏乱差,大家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在村里种田。”张姓村民告诉记者,“我们作为灵渠人家,‘三米驿站’修缮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政府给予支持和帮助我们村打造成生态旅游村,将生态水系引进村内,兴建乡村古集市,我们感谢还来不及,以后只会越过越好!”处在“三米驿站”边上的土鸡店老板唐春莲说,村里开发前,她家种了一亩多葡萄,还种了些稻子和蔬菜,现在刚开始经营农家乐餐厅。家里把二层小楼的一楼腾出来接待客人,屋后的老房子也改造出几桌餐桌和厨房,希望能不断总结经验把小饭店经营好,做到餐饮务农两不务。

  在江西坪村,除了“三米驿站”这一集中景点以外,在村周围还分为果蔬采摘体验区、花卉观赏区、生态停车场等。果蔬采摘区以葡萄、草莓、圣女果、甜瓜和时令蔬菜采摘为主;花卉观赏区以集观赏性、药用性为一体的紫锥菊为主,连片种植格桑花、郁金香、向日葵等。

  兴安县委副书记卢嵩介绍说,去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兴安县委、县政府在生态乡村建设中通过引水入村,对村子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改造。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该村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打造出了“三米驿站”旅游新品牌。三米是指传承以米粉、米酒、米糍粑等为代表的兴安特色美食、传统民俗和历史文化,驿站则是致力于恢复兴安历史上灵渠码头的繁荣景象,是一个集通航、旅游、休闲、商贸、人文交流为一体的集散地。

  打造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 兴安旅游再上台阶

  2013年,兴安县沿着灵渠修建了广西首条绿道,绿道沿着灵渠穿越了很多村庄,由于绿道周边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成为不少骑行爱好者骑行的胜地,也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目前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计划针对灵渠沿线绿道各节点驿站进行打造。沿途共设计有13个驿站(点)、一条生态观光带(线),形成整个生态旅游圈、整个历史文化旅游体系(面),可以极大地满足游客观景、休闲、饮食、住宿等一系列的要求。13个驿站分别为一级驿站7个、二级驿站6个。其中霞云桥、马头山、江西坪、画眉塘、李家、乡里乐、莲塘为一级综合配置服务驿站,建设内容包括游客中心、餐饮、住宿、医疗、治安、自驾车停车场等,灵山庙、赵家堰、黄龙堤、千亩湿地公园、季家漂流起点站、车上村驿站为二级服务站,配置观景平台、休息点及露营点等。这样一来,灵渠以驿站作为整条线路的串联点,主要利用灵渠沿路的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观,形成一条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为主的观光带,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兴安旅游圈(乐满地、古灵渠水街、烈士陵园、华南第一峰猫儿山)结合,紧密结合历史、文化、生态乡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兴安生态观光历史文化体验旅游体系,为游客提供骑行健身、主题游乐、休闲娱乐、乡村度假、文化体验的综合旅游线路,并将乡野地产、农业观光贯穿其中,让灵渠这一古老水道重新焕发生机,吸引更多游客一睹其迷人的风采。

  兴安县委书记阳明表示,这一规划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逐步恢复灵渠30多公里的13个驿站,形成点、线、面的全新生态观光带,同时从旅游的功能完善、设施规范、承载能力等入手,做到先保护再开发,有序开发。

  兴安县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高铁、高速公路和普通二级公路、国道等连接着桂林和湖南,距离桂林市区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不管从哪个方向来,游客都能很快到达兴安。每一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涌进兴安,在兴安县各个旅游景点进行参观游览。面对日益增长的游客数量和蓬勃的旅游经济,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的推出适逢其时,将极大地促进兴安旅游业的发展。

  据介绍,兴安县下一步将打造兴安到阳朔旅游通道和三大水库、猫儿山两个生态带,并将同灵渠全域生态旅游带连接起来,实现同步发展。三个生态带有的可以通过水路连接,有的可以通过绿道连接,有的可以通过旅游通道连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体系,让兴安的旅游体系与桂林市的漓东生态带连为一体,主动融入大桂林旅游圈。

  江西坪村的“三米驿站”建成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外打工的小伙子都回村干活,大家有钱出钱、有地出地、有力出力,驿站门前的拴马石就是村民自己捐出来的。现在村里成立合作社经营驿站,村民致富又多了一条渠道。

  清代道光年间诗人苏宗经写过一首五律《出陡河过兴安县》:“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径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易,篷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描写了坐船经过灵渠的感觉。如今,随着兴安灵渠驿站的恢复,将再现兴安历史上灵渠的繁荣景象,集通航、旅游、休闲、商贸、人文交流为一体的兴安全流域生态旅游带初见雏形,让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以新的面貌再度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编辑:spring  作者:廖绍芷 通讯员 周玉祝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