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9 11:09:51 桂林日报

 

古色古香的长滩街一景。  

▲长滩农具节繁荣的景象。  

▲长滩街关帝庙一景。

 

 

  桂江,又称府江、抚江。史载:“府江,上接漓水,下达梧州……”始于平乐县城北端的三江汇合处。漓江、荔江、茶江汇合后,南流约7公里处,在一个巨大的河湾上便有桂江上第一个古镇——— 长滩。

  历史上,长滩古镇是古昭州(平乐)与梧州之间一个重要码头,是一座商业十分繁华的港口小镇,自古有“小梧州”、“小香港”的美誉。称它为“小梧州”,是因为它地形地貌极似梧州,临江而建,依山傍水。说它是“小香港”,是因为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商业形态五花八门,自由贸易。因此,更多的人喜欢称它为“小香港”。

  其实,小镇不大。所有商铺、民居依山而建,一条街道沿河穿越其中,长不足500米,宽不足3米。人口不过数百人。然而,就这么一个小镇,在桂江上却非常有名。当地人一谈起它,如数家珍,啧啧感叹。特别是老辈们,没有人不知道长滩,没有人不称羡长滩。长滩的大米、长滩的油,长滩的食盐,长滩的缸子,长滩的杂什……“长滩”的品牌如同今天的“某某制造”一样,牌子异常响亮。还有长滩的“二月二”农具节,长滩的“关帝庙”,长滩与孙中山的故事……

  “关帝庙”和“二月二”农具节

  明清是长滩鼎盛年代,文化沉淀也最厚重。儒、释、道文化在这里盛传。矗立于街中心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关帝庙,建于清代,古色古香,特别显眼。庙内供奉丹凤眼、卧蚕眉、端坐殿中的红脸关公。左手捋长须,右手捧《春秋》细细品读。

  道教把关公尊为“武圣”“武财神”,奉为护法四帅之一,并作为财神来供奉。古代社会,人们把日月星辰、山岳河海和图腾祖先都看作神明,凡遇大事,都要祈祷,商人谈生意做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于是,最得人们尊奉。

  古时长滩不仅有独特的水上地理位置,还是连接各地的古关道隘口,居住着大量从粤东、湘赣等地移居此地的商人及戍边军人后裔。关羽,其“忠、义、信、智、仁、勇”精神又是军人效仿的楷模。于是,移居这里的人们为其建庙,塑神像,世代供奉。

  几百年来,长滩街百姓学习关羽,效仿关羽,以关羽“忠、义、信、智、仁、勇”作为建家立业之本。至今,长滩百姓仍保留每月初一、十五,或合伙做生意时,都要到庙里焚香祭拜,焚表立誓,以守信义的民俗。农历五月十三是关羽的诞辰,长滩的百姓把这一天当作关帝庙会期的风俗一直沿袭到现在。会期当日,近到附近村屯,远到外乡外县,各家各户亲朋好友不约而同前来赶会期。村里举行盛大的庆典:唱彩调、演桂剧、扭秧歌,调龙舞狮,对山歌……小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长滩民间流传关羽显灵的故事代代盛传。相传有一年早春,天降大灾,百姓到处都买不到种子和农具,无法进行春耕。关帝爷爷知道此事后,化身一民间卖货老者,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告知百姓农历二月二,到长滩集市上可以买到各种春耕生产的用具及种子。百姓奔走相告。果不其然,“二月二”这天,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到长滩,果然看到在长滩人山人海,谷种果苗,农具家什,应有尽有,交易火爆。从此,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人们都相约来这里赶集,便有了长滩“二月二”农具节。

  “小香港”的由来

  早春,笔者一行专程前去探访这一久负盛名的古镇。家住长滩街80多岁的老人何广龙,说起长滩古镇,滔滔不绝,声情并茂。他说,长滩是一个因水而兴,依山而建的码头小圩镇。古时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居住,明万历十三年“两粤通衢”后,桂江就成为了桂北地区通往珠三角地区的“黄金水道”。明末以后,随着工商业在广州、香港等沿海地区兴盛,大量的商货经广州、梧州、昭平、长滩至平乐,然后再到桂林。每天往来桂江途经长滩停泊并留宿的船不计其数,自江边一直排到江中。长滩湾里商船出出进进,长滩街上人山人海,来自广东、湖南以及广西各地的商人、贩夫走卒、戏子、赌徒挤满街头巷尾。大米、苎麻、茶油、桐子桐油、山粉(木薯粉)、柚、柿子、板栗等大宗农副产品以及食盐、布匹从四面八方汇聚在此进行交易。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长滩圩商业达到了鼎盛时期。

  据当地老人回忆,当时,长滩街几乎天天是圩日。长滩街道家家都是门面店铺、旅店、饭馆和仓库。一个仅百十来户的小小圩镇商业铺面达140多家。“街尾麻行米行,街中是洋杂布行,街头肉行,中间还有‘万利行’(即赌场)”。仅大米交易量就达两百多石,每天要销售100多头猪的肉。仅帮外地商客做饭的就达20多户。当时,长滩人有一个说法:“摆个‘篾圈’在街上就能讨得到生活。”意思是说,由于大量的商品在长滩交易,对于这样一个小小的圩镇几乎是寸土寸金。当地人用一个竹篾圈给客商占一个交易位置,仅收微少的摊租就够得了生活费。以茶油交易为例,当地人给外地商客提供一个交易场所,以舀油时滴漏的油作为租金,一天下来滴漏的油就有好几斤,足见当时长滩商品交易是何等热闹和富庶。

  商品交易的兴旺,带动了当地屯积行业的发展。许多有钱人到长滩开建仓库屯积货物,伺机出售,赚取差价。当地人把这种“囤积居奇”的行当叫“屯等”,意指屯积货物,等待时机抛售。在当时,这种行当的铺面就达数十家。“和仓”“蔡万隆”“仁仓”“大兴”“万和祥”“夏五科”“黄金泰”“冯永顺”等等,这些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老商号,他们把零散的货物低价收购,等待从广东、梧州来的商船一到就高价抛售,赚取差价。大一些的商号一天的交易货物就可装载一两艘载重量十几二十吨的商船,生意做得异常红火。

  同时,大量的商品交易也催生了当地的金融业和传统文化产业。高利贷银号、当铺应运而生。据介绍,当时的长滩街关帝庙、土地庙香客不断,关帝庙前的戏台天天唱戏,热闹非凡。据史料记载,1949年以前粤剧名角“红线女”,桂剧很多名角曾先后到过长滩表演,长滩戏台一时名声大噪。

  为何一个小小圩镇曾经如此兴旺发达?据有关专家分析,主要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优势和古时赋税管理体制的原因。长滩,位于平乐县城南约7公里处,本来非常湍急的桂江在这里形成一个巨大的河湾,水流在这里相对平缓,便于船只停泊。同时,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古时长滩是一个大码头,除桂江和其支流四通八达外,还有数条古道通往二塘、桥亭、青龙、阳安、张家方向。而长滩至平乐县城的陆路交通不便,仅有一条羊肠小道沿河而上,大宗货物只能通过水路运输。特别是县城设有“官税”所,货物直达县城就得交“厘金”税。但如果商家选择在长滩进行商品抛售,就可以避税。

  据当地老人介绍,当时,在泊船的长滩大码头往上不远处设有一所征税机构。从广东、梧州上来的商贾带来了大量的食盐和其他日用品溯江而上,都选择在长滩湾抛售,这样就可以避税。之后,再从长滩大量购买本地的农副产品返回。当时,湖南、恭城、荔浦、平乐以及钟山、昭平等地的农副产品都在这里交易。实际上,古时的长滩便成了一个桂北南部的“自由贸易区”“免税区”和重要商品集散地。很多商人看中了这块做生意的风水宝地,纷纷迁移并定居于此。于是,一个小小长滩,一度繁华一时,远近闻名,被称为“小梧州”“小香港”。

  伟人风范留古镇

  在长滩古镇的关帝庙前,有一块高1.5米,宽1米的碑刻。上面清晰地记载:“孙中山先生为兴师北伐出巡广西,下榻长滩,曾入庙观光,留下了伟人足迹”。当地老人谈起当年孙中山率北伐军自梧州溯江而上抵达长滩的情景,仍然兴奋不已。

  1921年11月15日下午1时,孙中山携许崇智、胡汉民等,由警卫司令黄大伟的部队护送,北上桂林督师北伐。从梧州启程,乘小火轮溯桂江北上,21日抵昭平,27日早上抵长滩。当时天下着蒙蒙细雨,孙中山身着薄绒中山装、黑丝袜、黑皮鞋,戴拿破仑式黄斜通帽,持手杖从白帝庙码头登岸,在随从陪同下步行经凤凰坪、张家榨、旺家坪到长滩,并在长滩街岸边“勾子九”米粉店吃粉。过去原汁原味的平乐米粉,是用葫芦瓢人工滤成的圆条米粉,既软且韧,风味上讲究鲜甜爽口,不似桂林米粉讲究浓香烈辣,非常适合南方人口味。先生食用后大加赞赏,说:“平乐米粉,名不虚传!”之后,先生一行入关帝庙考察。在关帝庙前古戏台上发表演讲,散发宣传单,发动民众,开展一系列的宣传革命活动,精辟阐明北伐的伟大意义。后乘船离开长滩溯水而上直抵平乐县城。

  中山紫气自东来,日染长滩千古秀。九十多年过去了,关帝庙内至今依然留存着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奋斗的足迹,依然回荡着他洪亮的演讲之声。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两千多年舟楫往来,赋予了小镇长滩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曾经被誉为“小香港”的长滩古圩,随着公路运输的发展,商埠地位已然失去,商埠不再,传统工艺仍在,传统文化仍存。在长滩说起何家的打铁铺,杨家的剃头铺,罗家的米粉,刘家的包子馒头,李家的祖传水豆腐……无人不晓。每到圩日,十里八乡村民仍不厌其烦光顾这些小店。如今的长滩古镇仍然是家家门店,或经商,或从事手工业。目前,古镇最大宗的加工就是柿饼加工和屯积销售。秉承着老祖宗商业血统和文化,长滩人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

编辑:凝望  作者:陶彩忠 李芳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