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9 16:18:05 来宾晚刊

  在忻城县思练镇梅岭村卜佑屯,有一位叫莫煦南的先人,他乐善好施,深受村民膜拜。有人说他是状师,哪里有不平事他就出现在哪里。卜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屯,除了莫煦南,莫欺(震)、莫云卿等文人墨客都出自该屯。象征莫土司重要分支的“六一亭”成了忻城莫土司外堡最著名的一个分支,每年到这里做清明的,不下千人。

  文人辈出 乐善好施

  卜佑屯自然风光秀美,人杰地灵,忻城莫土司三位举人竟然有两位出自该屯。

  5月22日,天空飘着雨,却掩盖不住卜佑的美丽。进入卜佑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棵古榕,长得非常茂盛。古榕树下,是一眼古泉,村里的几名妇女正在冒雨洗衣服。古泉旁新建了一个游泳池。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妇女告诉记者,此泉历史悠久,具体年代不详。由于前段时间干旱,泉水曾一度断流,这两天下雨泉水才重新流出来。 

  村民在榕树下的古泉边洗衣服。(莫岑 摄)

  尽管古人有“有榕树不荣人”之说,但是在卜佑,莫欺(震)、莫云卿两位举人早已名声在外。其诗作如今仍保留在土司衙门。然而,也许是年代久远,现如今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两位举人。据资料记载,莫欺(震)是莫贵奇(“六一亭”重要先祖之一)的玄孙,莫云卿则是莫欺(震)的侄儿。两人文采飞扬。

  如今还被广为传颂的是莫煦南。据史料记载,莫煦南1865年生,名烒新,号煦南,是莫志本(即莫恩禄的父亲,卜佑屯第一代人)的第九代孙子。

  “他虽然没有功名,却经常帮别人打官司。谁有纠纷,都去询问莫煦南,然后再作决定。”卜佑屯莫氏前族长莫勇武说,那时,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去拜访他。莫煦南家门前常常停满了车马。与莫煦南家仅隔一条街、已经83岁的莫能达告诉记者,莫煦南为人非常和善,处处维护穷人。“谁家没牛耕地,他出钱帮买,不要别人还。据说他家里请有长工,对方没有房就帮买房,没有老婆就帮娶老婆,有求必应。”

  “他平时坐在炮楼里,很少出门,然而有客人来时,他都要陪同吃饭。”莫能达深深记得,莫煦南去世那年,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来送丧,“我当时只有十岁这样,也跟在队伍里面。”莫煦南的丧事办了好几天,这批走了那批又来,吃不完的黄豆叫村民拿回家吃或喂猪。乐善好施也让莫煦南的后代得到了好报,“现在他的后代非富即贵。”莫能达对莫煦南的事知之不少,连其名字都记得很清楚。记者发现,有不少村民称莫煦南为莫宇南,连镇里给的资料上面也写着莫宇南,其实正确的名字应该是莫煦南。遗憾的是,现今保存下来的有关莫煦南的官方资料很少。  

  莫煦南故居如今只剩残垣断壁。(莫岑 摄)

  虽然莫煦南的后代不少,但是基本都不住在村里,“他的房子也被分了,可能是出于对他的尊重,没有人住,现在已经成了危房。但是村里人要只要看见这几间房,就会想到做人要乐善好施,即做人要懂得感恩。”村民说。

  清明节逾千人祭祖

  去卜佑,“六一亭”是必去的一个地方。据传,大约200年前,忻城莫土司10世莫恩禄从县城迁来此处,建立了卜佑屯。随后,其孙子莫贵奇即梅山先生在此生有六子,有36孙72曾孙,人称“六房一族”,清道光二年(1822年),莫贵奇的孙子莫尚逸在祖父梅山先生坟前建了响亭,“临桂三元”陈继昌在亭上题了“六一亭”三字,象征着莫氏家族重要支系的“六一亭”其根源便由此而来。  

  六一亭上的对联。(莫岑 摄)

  莫勇武告诉记者,“六一亭”葬着莫贵奇和莫忠良两位先人。要进入“六一亭”必须经过一个小门,门上横幅写着“人杰地灵”四个繁体字,据说是永福榜眼于建章写的。右联是:先人是苏省发源沿龙江至彩江百里封侯几历元明清三代,左联是:后裔用芝州分派由鹤岭至梅岭一支老宗族重开孟仲季六房。莫勇武说,由于以前大门比较矮,去年才重修加高。沿着小门进入里面,就看见一座亭子,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响亭”了。亭上写着“六一亭”三个大字,亭右边竖写着:六房虽系六支彻底算来远近依然同个祖,左边写着:一族即如一树从根观去亲疏都是自家人。莫勇武说,“六房”的后代遍及全国,乃至海外亦有。近的大塘等地不说,来宾磨东、桥巩一带的莫姓人家也基本是“六一亭”的后人。  

  莫梅山之墓已经有上百年,每年有上千人来拜祭。(莫岑 摄)

  亭子后面便是两座硕大的坟墓,正对门的,便是莫贵奇即莫梅山先祖的坟墓,左边是莫忠良的。据莫勇武介绍,刚解放时,由于修水渠经过这里,莫贵奇的墓碑曾遭到破坏,现在看到的墓碑是后面重修的。之前,村里曾想对两座祖坟进行重修,但是被县有关部门阻止,要求保持原貌。这里也被称为忻城土司后花园。

  从这两座坟墓可以看出,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正努力把卜佑打造成一个农村观光旅游乐园,届时除了“六一亭”外,还可以欣赏具有“思练八景”美誉之一的“梅山烟雨”。

编辑:spring  作者:莫岑 通讯员 蓝华寿 黄秋菊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