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1 10:53:26 桂林日报

  ●编者按:

  桂林周边各县人文荟萃,历史厚重,几乎每个县都有一条或多条引以为傲的老街。它们有的曾承载着地方的繁华,有的曾集粹地方的文明,有的曾独具市井风情让人难忘。对于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来说,老街是最生动的物质记忆,也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财富,我们理应好好保护和珍惜。本报从今天开始,特开设“寻找我们心灵深处的老街记忆”专栏,请读者朋友跟随着我们记者的脚步,去探寻桂林各县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老街——

  在平乐县城有一条靠江的老街。老街由两部分组成,并有22个码头通往桂江。旧时由于水上运输发达,老街每天有成千上万的生意人来往,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在此经商甚至定居,热闹非凡。然而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码头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老街伴随着新城的建设也在慢慢衰落,如何再现昔日辉煌成了一些居民的梦想。

年久失修的老房子。

  他们见证了老街的繁华

  85岁的陈天云退休前是个老师,对平乐老城的历史和老街的变迁颇有研究。虽然耳朵不好使,但他拿出了一本关于平乐古迹的书跟记者慢慢聊了起来。

  他说,平乐古城位于桂江上游,是茶江、漓江、荔江三汇合流处,桂江流经梧州入西江到广州入南海,自古以来是平乐、阳朔、荔浦、蒙山、恭城等县(自治县)物资集散和旅客中转地。国外洋货也从水路从广州经梧州上到平乐来集散,由于水运发达,经久不衰,固有小梧州之称。

虽然已经没有煤油卖了,但老街上一个店铺内依然贴着这张纸条。

  据《平乐县志》记载,当时平乐的商业非常繁荣,整个县城有大中小商铺百余家,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梧州至平乐的木帆船有211艘,运力1601吨。1949年,平乐的木帆船有300多艘,船民300多户,两千多人。据当时的老人说,旧时平乐的码头有22个,都分布在老街上,可以想象当时老街的繁华。

  68岁的白华庆生在老街长在老街,对于老街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他说,自己的爷爷在旧时就是在老街发迹的。当时爷爷拥有街上数十间房,有商铺有客栈。

  “那时确实很繁华。”他回忆,虽然自己年龄很小,但也能深深地体会到老街的繁华。解放前最繁华的是罗汉街,当时罗汉街已拓展长达800米左右了,20多个数米宽的码头上,每天来往客商络绎不绝。

  而自己家里也是做生意的,主要从广州进火柴、桐油、钟表等洋货来卖,家里拥有好几条船。小时候每天早上天没亮,就可以看到大量来自各地的船停靠在上万平方米的沙洲边进行交易,一直交易到晚上。而一些来不及回去的客人就住在罗汉街上,一到晚上街上灯火通明,饭店、客栈、赌场等人山人海。

历经沧桑的老街现在显得有些冷清

  而现在的桂剧院附近五六十米长的街道就是罗汉街上最繁荣的地段,虽然只有几十米,但大饭店、客栈都集中在这一带。因为附近有两个陡坡,所以当时大家把这段路叫金银坡。

  解放后,罗汉街的繁华延续到大街上。从罗汉街到大街一共1500米左右,两条老街一起承载着水上交通的繁荣。

  当时,来自湖南的外地人在老街织布、染布并形成了一条小巷,还有不少江西、广东等地人也在老街定居。

  “两条老街是整个县城的经济命脉。”白华庆说,抗战时期,为了保护和老街息息相关的平乐水上交通安全,平乐商会出资成立了桂林第一个保安团,取名“抚河保安团”,并配发枪支弹药。保安团的职责就是保护水上交通的安全,如果发现有日军踪迹,就采取紧急措施,对来往客商进行保护。

  而被平乐人称为老街的罗汉街和大街也在岁月长河中历经劫难。

一些人在老街上开起了古董店,但光顾的人比较少。

  “民国时期,一条街被烧成了半条街。”对于这场火灾,一些老人记忆犹新。1940年10月9日,一位姓谢的老板为了报复邻居,在自家纵火。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因街上全是木房,很快很多房子被殃及。大火整整烧了一天一夜才熄灭,这场大火烧掉了200多间房子,从此只留下了半边街。

  白华庆介绍,老街的火灾远远不止这一起,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发生火灾。由于是木房,一旦起火很难扑灭,所以现在老街剩下的老木房大约只有三分之一了。现在走在老街上,还可以看到火烧的痕迹。

  老街还能再现辉煌吗?

  在白华庆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老街。脚下的石板路、眼前的老房子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老街的古朴,只是仔细丈量却发现,大量的石板路已经被水泥路替代,不少房子已经变得支离破碎,有的房子甚至已经倒塌,或者用铁锁和木板封闭了起来。一些泥砖房也穿插在老房中间,蜘蛛网般的电线在街上零乱缠在一起,让人感叹时光不再。

  不过老街的一些老行当却保留了下来,一些老商铺还在经营,老缝纫店时有人光顾。一些商铺甚至还保留着“销售煤油”的字样。

  记者发现,在老街生活的以中老年人居多,偶尔几辆摩托车或小车经过打破老街的平静。

保留下来的老房砖墙。

  “也有人想把老街重新搞起来。”白华庆说,最近几年,不少人看中了老街的位置,在街上物色了老房子进行装修,卖古董、字画或者开茶楼,甚至还开了带有浓郁桂江文化的酒吧。记者走进一些装修过的店面,看到里面虽然古色古香,但很少有人光顾,显得非常冷清。

  白华庆说,罗汉街是上世纪60年代慢慢衰落的,因为当时已经开始修公路了,而大街相对交通方便,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比较繁华。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县城公路的修建,这条靠江的大街也开始衰落了,甚至连一些码头也陆续被新建的房子侵占。现在老街非常冷清,基本只剩下一些老人居住了。

  “主要还是缺乏规划。”走访中,一些老居民说,老街差不多10年没怎么改变了,不给随便建房子,也不让随便拆除。所以即使有些有想法的人想做点什么事,但没有整体的规划,光靠几个店带动整条街的发展是很难的。他们期待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尽快将老街进行整体规划,比如建桂江文化步行街,修建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再现桂江老街的悠久文化。同时加上一些特色工艺品和小吃,突显平乐的文化底蕴和饮食特色,共同努力让老街再次繁荣起来。

编辑:凝望  作者:蒋伟华 陶彩忠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