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芭通都要准备很多食材。
那些年的故事
核心提示
民以食为天。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除了带来大量的东南亚游客、商贾,还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东南亚美食。
现在,已有不少东盟国家的风味菜馆在南宁落地生根,其中许多异国他乡的老板,以及东盟各国的厨师,都让南宁市民感受到了东盟饮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开业:
推广泰国美食 请人免费品尝
坐落在南宁市清川大道广西华侨学校门外的沙拜泰国风味馆,从2008年开业至今已有5年。5年来,这家泰国风味馆的经营者、广西民族大学泰语教师赵老师,从这家小小菜馆,切身感受到了中国-东盟博览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赵老师原本就是一个“泰国通”。由于工作的关系,她在泰国进修、工作多年,直到2008年才返回南宁。而在泰国生活期间的耳濡目染,也让泰国美食深深嵌进了她的脑海之中。
无意间,赵老师获知许多来广西留学的泰国留学生好几年都吃不上一顿“家乡菜”,这让她萌生了开一家泰国风味餐馆的念头。“最初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泰国留学生们有个吃饭的地方,感受到家乡的气息。”这也是赵老师将风味馆地址选在广西华侨学校门前的原因。
2008年10月,沙拜泰国风味馆悄然开张。当时在南宁,不但很少有人能吃上泰国美食,甚至很少有人了解泰国美食。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沙拜就像泰国留学生的专属食堂,除了他们,几乎无人光顾。
“本地顾客来店吃饭都说不习惯,有的说味道很怪,有的说吃起来有股榴莲味,总之就是接受不了。”赵老师说,当时,为了让南宁人更深入地了解泰国美食,她和泰国主厨想过很多招数,甚至每天都做不少木瓜沙拉等经典泰食,四处分发,免费请顾客品尝。
食材:
从千里肩挑 到简便易得
除了顾客不了解泰国美食,制作美食的原材料也一度令赵老师头疼不已。开业初期,几乎所有制作泰食的香料、椰浆,以及辣酱等,都必须从泰国购进,这在无形中大大增加了风味馆的运营成本。
“那时候,南宁直航曼谷的航班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食材的运输十分困难。”赵老师回忆道。实在没法子,他们只能委托前往泰国留学的中国学子邮寄,或是来南宁留学的泰国学子直接带过来。有时候赵老师自己因公去往泰国,也一再精简行李,一路肩挑手提地将食材扛回来。
2010年后,以上情况有了好转。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每年都有大量泰国友人来到南宁。2010年1月,南宁至曼谷航班复航。“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不用自己大包小包地不远千里从泰国往南宁扛食材了,通过代购商配送过来非常便捷。”赵老师感慨道。
博览会就像打开的一扇门,越来越多南宁人走出去,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东南亚游客走进来,泰国美食也逐渐为南宁人所认知,前来光顾沙拜的顾客,开始呈几何式增长。
订单:
博览会 参展商提前预订
现在,每到营业时间,沙拜泰国风味馆都会门庭若市,很多市民大老远驱车赶过来,只为了能品尝到正宗的“泰国味”。
“‘冬阴功’,翻译成汉语,就是辣虾汤。”靠近店门处,记者看到一位食客正在热情地招呼朋友。赵老师说,他叫罗忆初,家住埌东,每隔一段时间就带着朋友往风味馆跑。
“每天我们都要用掉几十斤木瓜,冬阴功汤也要做上百份。”赵老师说。
最近几天,赵老师又忙乎开了另外一件事:每年,前来参加博览会的东南亚参展商都会向她预订泰食外卖,这不,今年博览会未开,就又接到了几百份订单了。赵老师说,接下来,她打算找个更大的场馆,将沙拜泰国风味馆好好做下去,做大做强。
数据看变化
输出去,带回来
“博览会对美食行业的影响,这几年的确是非常显著的。”广西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许东平认为。据其介绍,目前在南宁市,大约有近30位来自东南亚的厨师,包括越南、泰国等国。不过,由于东南亚厨师更擅长单一口味,对中国食材和口味较难掌握,因此也制约了个人的发展。
相比之下,这几年“走出去”的厨师逐年增多,每年都有近200名。“越来越多的中国厨师以劳务输出方式,被输送到东南亚各国,他们除了带去我们的美食文化,也对我们的农副产品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许东平说。
大多输出到东南亚各国的中国厨师,都抱着学习的态度。“熟悉当地食材,学习人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后形成新的口味。”许东平认为,这也是美食交流非常重要的一环:输出去、带回来。
相关链接
东南亚菜式特色
东南亚地区气候湿热,当地人口味较重。酸、辣也由此成为东南亚料理的主要特色。
泰国厨师喜欢采用各式各样的配料,如蒜头、辣椒、酸柑、鱼露、虾酱之类的调味品来调味,泰国美食中香茅、柠檬叶、香草、金不换等香料亦必不可少。
泰国招牌菜有冬阴功(酸辣海鲜汤)、椰汁嫩鸡汤、咖喱鱼饼、绿咖喱鸡肉、芒果香饭等。鱼、虾、蟹都是常用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