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4 11:00:17 中新网

  河池7月13日电(记者 杨志雄)被誉为“中国锡都”的广西河池市南丹县,近年来立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全县工业经济逐步呈现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大好势头。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面,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区位条件优越,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是桂西资源富集区中的资源富集区。县内有锡、锑、锌、金、银、铜、铁、铟、钨等20多种有色金属,已探明有色金属矿产保有储量1100多万吨,其中锡储量144万多吨,居全国之首,矿产资源分布之广、藏量之大、品位之高、种类之多,世所罕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锡都”、“矿物学家的天堂”。

  南丹县的水能、碳酸钙、煤炭等资源也极其丰富,全县有28条河流蕴藏水能资源,水能资源蕴藏总量约18.75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有15.37万千瓦;县境内六寨、芒场、月里、八圩、大厂、吾隘、里湖等7个乡镇均有碳酸钙(指具备开采价值的方解石)资源分布,仅芒场、六寨两乡镇的方解石资源保守储量估算不低于800万吨;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370万吨。

  南丹县官方介绍,目前,南丹县规模以上企业20家(含华锡集团驻南丹3家二级法人企业),涵盖有色、食品加工、建材、水电等行业。有色行业已具备年产电解锌45万吨、铟160吨、硫酸60万吨、精锡8000吨、锡焊料1万吨、铅锑2万吨等产能。201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15亿元。“十二五”期间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50%,工业增加值增加53%。

  其中,在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方面,南丹县紧紧围绕打造“国家新型生态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县”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环境倒逼机制,提质升级有色金属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

  目前,南方公司锑银多金属回收综合循环经济及环境治理升级改造项目、吉朗铟业公司年产100吨高纯铟及50吨铟靶材生产线项目、年产10万吨电锌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南丹县正华冶炼厂10kt/a锑冶炼升级改造、10kt/a锑白深加工及综合回收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基本形成了以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为平台,南方公司、金山铟锗、吉朗铟业、堂汉锌铟等企业为龙头,锌、锡、铅锑、铟四大产业并驾齐驱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格局。

  此外,南丹县白酒行业已形成年产8000吨高档酱香白酒能力,产能位居全国前三,产品销售覆盖区外5个省市,丹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建材行业已形成年产60万吨水泥、30万吨精细碳酸钙生产能力;电力行业总装机容量达到6万千瓦,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电能支撑。

  当地官方称,南丹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河池·南丹工业园区为载体,坚持发展以有色冶炼及深加工为核心的企业共生循环模式,坚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以最低的消耗和最少的排放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实现企业间原料及“三废”的梯级利用和协同利用,保持园区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河池·南丹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预期目标。

  目前,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基本形成:精矿→沸腾焙烧→浸出→电解→机械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浸出渣→有色、稀有金属回收→应用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烟气→制酸循环经济产业链;冶炼焙烧→余热回收→蒸汽发电→湿法炼锌→能量梯级利用循环链;各种弃渣→有色金属物料、焦炭粉回收→建筑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链;工业废水→废水处理循环经济产业链等六个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构建了物质和能量的大中小循环。

  当地官方表示,南丹县坚持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以空间换时间、以资源换产业、以存量换增量”的理念,着力引进培育一批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地牢牢把握“稳进突围,提速提质发展”总基调,全力打造“国家新型生态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有色金属循环经济示范县和白酒强县”不松劲,一心一意谋发展,攻坚克难求突破,有力推动了全县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完)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杨志雄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