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林县脱贫攻坚一线,活跃着一群有文化、善技能、会经营、懂管理的人。他们是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他们建设基地、发展产业、培训技术,带动全县扶贫产业遍地开花。他们是上林县脱贫攻坚道路上的星星之火,点亮了全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脱贫有人帮,致富有人带,这是上林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实施“两培两带两促”工程的生动实践。
巧借平台 培育致富带头人
“两培两带两促”工程指培育致富带头人、培育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促进本土人才回引创业,促进农村基层党建。
作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上林县通过粤桂协作,积极搭建了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和产业合作平台。
“一般人都有从亲、从友、从众的思想,通过粤桂协作平台培育的致富带头人和扶贫产业,自带光环,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上林县县长蓝宗耿说。
广西山水牛畜牧有限公司位于上林县白圩镇,公司培育的致富带头人通过示范带动成立合作社87个,3658户贫困户发展养牛,占全县贫困户的17.7%。
上林县澄泰乡达谋生态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示范带动,吸纳贫困户71户285人入社集中饲养山水牛。
通过产业合作平台,上林县还发展了广东高值渔产业。目前建成大丰镇云温村、白圩镇赵坐村2个养殖基地,面积达2500亩。以这2个基地为龙头,孵化带动17个合作社发展高值渔养殖项目,带动全县发展虾稻、鱼稻、渔菜共生水产养殖3000亩。
据统计,2016—2017年,全县共培育致富带头人303人,其中216人创业成功,带动6100户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项目,其中5087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占全县脱贫总户数的58%。
产业引领 群众实现真脱贫
“要实现脱贫,没有产业做基础,很难实现真脱贫、不返贫。所以村村要有产业支撑,卡外的致富带头人通过示范带动发展产业,来带动卡内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蓝宗耿说。
制定“5+X”的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上林县立足实际,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同时,进一步加快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推进“三品一标”建设。目前,该县获批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2张,产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上林还凭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通过“四扶一共享促五变”(扶建房、扶就业、扶创业、扶养老、共享收益,家园变公园、村民变股民、民房变客房、上山变上班、忧老变养老)的旅游扶贫模式,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景点130多个,带动贫困户脱贫1065户。创业致富带头人领办百香果、食用菌、沃柑等产业合作社131个,直接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目前,全县扶贫产业格局基本成型,主导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群众自选产业多点开花,扶贫产业规模和覆盖面逐步扩大。
机制保障 提升发展品质
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需要产业做基础,更需要机制做保障。
“脱贫攻坚不仅要有产业,更要保证产业发展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脱贫的基础上带动全县经济发展。”蓝宗耿说。
为提升发展品质,带动农户脱贫致富,上林县通过摸索实践,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带贫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村、贫困户融入特色产业发展链条,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比如,完善“四统一带”产业扶贫机制、“三金”综合扶贫机制和农民土地股份合作扶贫机制等,吸引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广西澳益公司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虾菜共生产业扶贫项目,采取鱼塘“反租倒包、四统一带”的扶贫方式,签约帮带本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种植水芹菜。
“在脱贫工作中,我们有一个首创,就是‘两自’扶贫机制,一是组建贫困村‘自立发展扶贫协会’,一是贫困户‘自立发展账户’资产积累扶贫机制,通过试点,发现效果很不错。”蓝宗耿自豪地向记者说道。
上林县在岜独、云姚、云里3个贫困村,通过试点组建贫困村“自立发展扶贫协会”,把全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吸纳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参与,搭建贫困户与致富带头人对接的桥梁。与此同时,还建立起贫困户“自立发展账户”资产积累扶贫机制,激励贫困户在致富带头人带动下参与产业项目和生产劳动,进行收益储蓄和资产建设,克服扶贫小额信贷“户贷企用”可能导致的政策养懒汉的问题。
链接
2010年,上林县列入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2012年被确定为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5年精准识别统计,全县贫困户20619户,贫困人口81129人,贫困发生率18.95%。2015年7月,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上林县为粤桂两省(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试点县。2017年9月,粤桂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在梧州召开,开启广东茂名市、高州市与上林县扶贫协作工作。2017年,全县实现脱贫18857人,摘帽16个村。全县力争2019年实现国家贫困县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