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4 12:25:02 百色新闻网

  近年来,平果县提出“教育品牌”战略,以“建设教育强县,打造教育小镇”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让教育成为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业。

  旧危房拆了,大山深处学校也时尚

  “泥房子,烂凳子”“有门不能关,房顶露着光”“上课得看天,刮风下雨放着假”,很多村小一至六年级学生不满100人,所有校舍均属于D级危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这是平果县农村教育十年前的真实写照。

  教育不好,人民不满;危房不除,政府不安。2008年起,平果县委、县人民政府就发誓将全县中小学校舍建成当地最好最安全的房子。从此,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工程在全县城乡全面展开,堪称平果教育史上一次壮举的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工程拉开了序幕,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投入之多、标准之高、步伐之快是该县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

  为防止资源浪费,平果县坚持“三个结合”的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原则,即危房改造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危房改造与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危房改造与整合教育资源相结合,同时,编制了《平果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和《平果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对适宜集中办学的校点进行改善扩建,为集中办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让中小学校布局工作科学有序的顺利进行。

  从2008年至今,平果县共实施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及校舍维修改造项目,总计投入4.6亿元,迁新建校舍、周转房等33.38万平米,使万名学生搬进了新教室。通过实施危改和增加配套设施,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舍校貌焕然一新。

  小校点并了,布局调整收到好成效

  2012年,平果县又完成了全县农村初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撤销、合并部分初中、小学校点。

  随着城镇化提速以及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为满足农村家长、孩子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解决乡镇生源不足问题,2013年,平果县投资6508.8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平果县实验初级中学,可容纳3000名左右学生,可以一次性解决全县乡镇初中生入学问题。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平果县所有农村初中生都可以进入县城就学,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资源后,平果县对所有初中师资进行重新调配,通过竞聘考试方式,从乡镇教师中择优录用354名初中教师到城区初中任教,实现师资均衡。

  乡镇初中学生进城就读,实行寄宿制管理。平果制定相关政策,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解决全部乡镇学生交通费补助和生活费补助,保证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提高巩固率。

  粉笔尘少了,老师上课用上多媒体

  该县第五小学的一间课堂里,摆在学生正前方的是一台电视机,一年级的刘老师正在教学生们学拼音,鼠标一点,电视机里自动写出拼音字母及发出标准读音。动漫画面、字母读音和写法有机融入,趣味横生,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刘老师在备课时,十分用心地将ai、ei、ui三个韵母用一个故事串起来,并配上画面和声音:感应笔在白板上一点,火车出来了;再一点,“呜、呜”的鸣笛声响了起来;火车来到爱心站,两个小孩比高矮,将ai引了出来……

  随着感应笔在电子白板上的点击,新单词的标准读音发出,学生便跟着读;讲到一个新事物时,电子白板便出现相关图片或视频,课堂气氛生动而热烈,学生抢着回答老师的提问。

  10年之前不少农村教学点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教学条件落后,老师使用的是最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方式,学生们几乎没有上过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如今,教学点里安装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老师除了直接播放示范课、利用现成的课程资源上课外,还可参考优秀教师课例,利用丰富的动画、声像、图片等素材来设计和优化自己的教案。

  平果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谌宏军介绍: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平果县施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成效显著。如今农村学校用电子白板上课已成常事——所有高中、初中、乡镇中心小学以及村级小学多媒体项目实现全覆盖,都配有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变白板,老师讲课更生动,学生上课更欢畅,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谌宏军说。

  据悉,该县共投入资金630万元,为全县12个乡镇拥有5个教学班以上的村级小学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共有58所学校420个教学班安装使用,实现了“班班通”。先进设备的配备,优化了教学课程,提升了教师授课水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该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择校费没了,城里学校迎来农村娃

  “我们学校是县直小学,但我们这儿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纯朴天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勤奋好学。”平果县第六小学阮国光校长说到。

  “不光是第六小学,第五小学、第七小学也同样招收农村来的孩子,三所学校总有学生9396人,其中农村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就占了53.4%。”平果县教育局一领导介绍说。

  城里学校啥就来了这么多农村孩子?

  “在外打工,留娃在家我们不放心,以前,一到开学我们全家就要为娃儿的读书发愁,现在可好了,政府免去了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的择校费,我们做家长的负担也是越来越轻了!”一对在平果工业园区打工的夫妻为政府点了赞。

  近年来,平果经济不断发展,农民也富起来了,富起来的农民就想给自己的小孩找个好的学校。同时平果县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商前来办厂,工厂多了,农民工也多,农民工的小孩“被留守”,这些问题在不断考量着政府。

  为解决农村小孩进城读书难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从2006年起,该县实施了教育资源均衡工程,平果县第五小学、第六小学、第七小学是平果县实施的教育资源均衡工程的成果,是县委、县政府为解决农村进城读书孩子及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而兴建的现代化小学,并对农村进城读书小孩和农民工子女免去了择校费,这就形成了目前的“城里学校农村娃”的教学格局。

  教师均衡了,教育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把孩子送进一所学校,家长最关心的,始终是“学校好不好、老师好不好”,甚至有家长会提出想要进某某学校、某某老师的班。这种“择校”“择师”的现象,正说明了学校环境以及教师的资源非常重要。

  近年来,该县加强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采取选调、定向培养公招、转岗转型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式充实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高专业队伍素质。

  为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增强师资人员工作责任心,该县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参加组织的师资培训、学术探讨、课题调研、业务交流等活动;按照教学内容认真准备教案,制作多媒体讲课提纲;不断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该县根据教师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教学需要和老师授课情况,通过日常抽查、赛教、观摩、评教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教师根据年龄、学科、学历等多方面特点进行调整,实现了师资的最优组合。与此同时,全县中层以上的干部实行定期交流。通过进行深化教师走(支)教机制改革,推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大学生来了,小县城也建起了大学

  从2006年起,平果县就思考,怎样把大学办在县里?通过高校建设来带动城市建设,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为平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培养人才。勇敢的想法加上果断地科学决策,2006年初,平果大学城建设便进入紧张的施工中,建设规模达到10000多亩。同年6月,平果大学城园区列入广西“十一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从此,平果县克服种种困难,一座规模初具的大学城在乱石岗上毅然崛起。

  为吸引大学入驻,该县出台优惠政策:凡投资创办全日制普通高校,教育用地无偿划拨,建成且在校生人数达5000人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万元。

  好的政策引来了凤凰。2007年,广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来了;随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来了……目前,已有6所高校落户平果,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平果附属学校、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广西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平果分校、广西培贤国际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并招生,在校大学生达1.5万人,另外的2所大校(广西医科大学平果校区、中国篮球学院)正在筹建中。

  对于大学城的未来发展,平果县委韦周凡书记说:将把大学城打造成一个教育小镇,到2020年在校大学生要达到10万人以上。

  十年辛苦路,汗水凝成丰硕果

  十年的辛苦奋斗,而今的平果教育,已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全县基础教育和教育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也从无到有,后发赶超,不断壮大。

  2005年至今,全县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10年位居百色市前列,高考本科达线率也多年位居全市县级同类学校第一,一本录取比例不断增大,重点院校和名牌大学录取人数大幅增加。今年再创佳绩,一本上线人数是全市县级同类学校的总和。十多年来,共有文科理科壮元18名,平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1980名技术型人才,共有1万多名大学生从平果大学城学成毕业,迈向人生的新章程……

编辑:spring  作者:李正吉 黄晓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