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池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城乡新貌新风和执行力提升“五大工程”。
经过3年多的努力,“五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最直观、最系统的概括,就是“高、果、游、园”四个字:构筑高速交通网、发展特色新果业、创建国际旅游区、打造新型产业园。
凤山县凤城镇林兰村连片核桃果满枝头。周恩革/摄
1 立体高速交通网络成型
“河池南丹,有钱难返。”交通,曾是制约河池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今,这一瓶颈不断被突破:从市区出发,全程高速,两小时即到南宁;走河池金城江机场,一个小时就到海南或重庆;货物走西江黄金水道,每吨比公路运输节省40元左右。
河池市提出了“抓好铁公机,打通金水道”的交通发展战略,着力构筑高速交通网络,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形成了“水、陆、空、铁”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一纵一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开始形成。2012年以来,先后实施了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河池至都安、河池至百色等4条(段)国家高速公路建设。2012年7月,六寨至河池、宜州至河池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河池市“广西唯一一个市政府所在地不通高速路”的尴尬;2014年9月,河池至都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池市“最后一个与南宁不直通高速路的地级市”成为历史。目前,河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为323公里,而在2011年底仅为53公里。
建成广西海拔最高的机场。河池金城江机场开工后,河池市精心规划建设,严格施工管理。为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方面争取资金支持,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14年8月,机场建成通航,架起了对外交流的“空中走廊”。
黄金水道复航并提速。自治区提出建设“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目标后,河池抢抓机遇,与广西西江投资集团合作,开工建设了河池港东兰弄堂作业区和都安红渡作业区,并规划建设龙滩电站翻坝运输系统,力促推红水河复航。2014年5月22日,东兰-来宾航线首航仪式举行,红水河正式复航。
另外,《新建铁路贵阳至南宁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2014年11月编制完成,并于2015年1月通过审查;目前,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进入收尾阶段。这意味着河池的“高铁时代”即将来临。
巴马瑶族自治县巴盘长寿村游人如织。 (巴马旅发委供图)
2 300万亩新果业成脱贫致富新希望
7月26日,记者在凤山县凤城镇林兰村看到,连片的核桃果满枝头。该县种植的30万亩核桃已有4.8万亩结果,预计产量800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河池多山,石漠化严重,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350万亩,占全市用地面积的47%,是造成群众生活贫困的主要因素。
如何既能发展,又保护生态?2012年,河池市决定“整市推进”核桃产业,同时发展“三特”(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水果产业。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河池把核桃产业列为全市八大开发扶贫产业之首,提出全市核桃面积力争由2011年的13万亩。发展到2015年的200万亩;200万亩核桃进入盛果期后,全市核桃产值将超过3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将增收5000元。
全市掀起核桃种植热潮。市、县、乡成立了三级核桃产业发展领导机构,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并在139个乡镇成立核桃技术服务站,在1049个行政村配备核桃技术员,整合资金4.5亿元,全力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全市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16万亩,早熟核桃已经开始结果。
特色水果助农增收。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源镇,韦强的14亩红心香柚丰收在望,他说,按照去年的价格,今年的收入能超过10万元。在环江,红心香柚种植面积达3.5万亩。河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都有优质水果上市。据统计,全市水果面积达83.2万亩,目前已有53万亩挂果,产值9亿多元。
3 长寿养生游转变发展方式
以前的河池,以挖矿、卖矿闻名;如今,长寿、养生、旅游叫响全国甚至全世界。
河池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力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以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以下简称巴马旅游区)为龙头的旅游产业,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推动巴马旅游区建设突围。2013年7月初,巴马国际旅游区被定位为广西重点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区之一,正式上升为自治区战略。河池抓住机遇,以巴马为中心区域,将东兰、凤山、大化、天峨、都安5县(自治县)融入旅游区,紧扣长寿养生主题,统一打包建设。
启动巴马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2014年,实施项目167项,完成投资21.6亿元。实施“北引、南进、东扩、西联”的旅游合作联盟战略,推动宜州、环江、罗城3县(市、自治县)联合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等,积极融入柳来河一体化旅游圈;推动环江、南丹与贵州省荔波县合作,打造世界特种旅游目的地和中国白裤瑶民俗风情旅游区,构建黔桂旅游合作示范区。
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46.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917.6万人次,同比增17%;旅游总收入90.8亿元,同比增长23.6%。
4 新型产业园引领新型产业发展
在河池,说起大任产业园,许多人都称之为“奇迹”:两年多时间,和谐征地1.39万亩,在一片沟壑中,建起一个新型产业园。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有色金属和建材企业都位于河池市城区周边,生产工艺落后,环保、用地压力大。
河池痛定思痛,决定开辟大任产业园,让城区周边企业“出城入园”升级发展。目前,已有7家企业入驻,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发展模式,代表着有色金属产业新的发展方向。河池生富公司副总经理何正军告诉记者:“新厂将采取国内最先进的‘富氧底吹+侧吹+烟化炉’技术,基本实现吃干榨净。”
河池以新型产业园为龙头,引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已创建工业园区11个,2014年实现工业产值23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
扶贫与园区建设相结合,打造扶贫移民产业园。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河池将大石山区里的贫困群众“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到县城或中心城镇周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移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成功的典范当属都安农民进城创业园,目前安置搬迁群众1.65万人,引进5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达5500多个。此外,大化瑶族自治县易地搬迁生态民族新城,规划安置生态移民6万人,今年初第一批4800多人已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