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百色作为全区扶贫攻坚主战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一直是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要的一项政治任务。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扶贫优先战略,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贫困群众生活明显改善,为我市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新时期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系于精准。”在全市上下正扎实组织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同步推进“十个到村到户”之时,本报派出记者深入村屯,采写我市扶贫攻坚的好做法、好经验,并在新开设的《精准扶贫 同奔小康》栏目陆续刊登,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提供经验和参考。
本报讯 (记者 陶汉山 戴道禹 通讯员 杨 来)身在大石山区,缺水少地、没有技术,生活贫困,通过参与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牵头开展,百色市委统战部、右江区委统战部等部门组织实施的“千家民营企业扶助千个贫困村”项目,大楞乡288户贫困户将扶贫资金用来购买菌种交给企业托管经营,坐收分红。“第一笔分红几个月前就已经到手了!”10月27日,正在百色云耳种植基地打工的弄外村贫困户阮寿东一边采摘木耳,一边高兴地说。
弄外村地处大石山区,是大楞乡唯一的瑶族村,亦是典型的贫困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全村1000多人都住上了楼房。但由于地理环境恶劣,难以发展适合的项目,群众增收脱贫难度大。“在政府的直接资金帮扶下,我们屯虽然每家每户都住上了楼房,楼顶还安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但很多农户仍然为柴米油盐发愁。”在弄外村弄外屯采访时,贫困户黄日锋无奈地对记者说。而与该村毗邻的龙和村塘兵屯,海拔不高,气候温和多雨,早晚温差大、四季多云雾,优质的山泉水四季不断流、绵绵不绝,是高品质食用菌生长的乐园。百色云耳种植基地就坐落于塘兵屯。
2014年,右江区委统战部等部门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市委统战部关于开展“千企扶千村”活动的部署,引进百色市永乐三宝公司前来大楞乡发展食用菌生产。当年4月份,占地面积15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正式实施。基地建设以三宝公司为主导,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进行运作。右江区委统战部等部门筹集99万元扶贫资金,引导群众用于购买食用菌菌种,弄怀、龙和两村的288户贫困群众每户可以得到700个菌棒。鉴于农户尚未掌握食用菌管理技术,目前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由农户将菌棒委托给合作社统一管理,同时农户可到合作社学习云耳出耳管理技术,待农户掌握技术,且两年的委托管理期限到期后,再由农户自行决定是否继续委托合作社管理或自行管理菌棒。
“弄外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以传统的捐资捐物进行帮扶,难以使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以扶贫资金入股,让贫困户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正是由过去的‘大水漫灌’向现在的‘精准滴灌’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楞乡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主席陆恒良介绍道。
据悉,基地采用“土地整合,集约化管理”的运作模式,使用优良品种,利用生物技术除虫,实施标准化、工厂化、常年化种植。主要经营百色云耳和富硒木耳两个品种,采收期大约140天左右,平均每棒可采6次,每次采菇期约10天。现已累计放置菌棒26万棒,已上市销售约25万斤,按每斤6元计算,产值150万元。“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香港、上海等发达地区。目前正扩建300个大棚,争取获得更大收益,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基地管理人员介绍说。
政府出资、企业以“托管”方式参与贫困村产业开发,打消了群众的顾虑。今年7月,基地在当地政府的见证下,将首期20.16万元分红发放到288户贫困群众手上。“除了分红的收入外,我们村部分贫困群众还到基地打工,每天能有70元的收入。”弄外村贫困户阮光作说,“等掌握技术后,我也考虑把自己那份菌种领回家培育,出产的木耳再由三宝公司按市场价回收,自负盈亏。”
“目前,公司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继续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让周边村屯参与进来,增加贫困户入股户数及入股资金,推出百色有机银耳、富硒木耳等,打造出中国有机屯,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三宝公司董事长张九龙表示,下一步,公司将结合大王岭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打造一个农业观光产业园区,带动当地种植业与养殖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食用菌产业的推广步伐,扩大农村就业渠道,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新闻点评: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会出现“住着楼房,吃着玉米糊”的现象。只有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增强贫困山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斩断穷根、开掘富源。右江区委统战部等部门在摸清当地实情的基础上,搞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引导大楞乡288户贫困户将99万扶贫资金用来购买菌种交给企业托管经营并取得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路子。
当前,我市贫困人口大多因生存条件恶劣无法发展,因缺乏田地、资金、技术无从发展,因疾病、没有劳动能力难以发展,导致无法依靠个人力量实现脱困。要帮助这些贫困群众脱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广大干部群众要把扶贫方式从“大水漫灌”转向“精确滴灌”,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金点子”,才能实现到2020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