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讯(记者 辛晓敏) 近年来,崇左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过去的石山、荒山如今变成了青山、金山、银山。
据悉,全市石漠化面积由2005年的380.3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52.7万亩,减少33.6%。全市森林面积由2003年的1082万亩提高到现在的142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2.94个百分点,达到54.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3480万立方米。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创出了很多林业生态品牌。
我市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珠江流域(沿海)防护林、巩固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造林补贴等国家和自治区林业重点工程及生态修复工程,带动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稳步扩大森林面积,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提升森林质量,改善石山区脆弱生态环境。2011年以来,全市完成植树造林92.6万亩,封山育林58.4万亩,森林抚育125万亩,其中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人工造林15.15万亩,封山育林44.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21.6万亩,造林总面积排在全区前列。
崇左市把石漠化综合治理纳入全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全市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在石山区加大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和保护力度,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责任的落实和补偿工作,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级生态公益林面积484.96万亩,使全市重点公益林面积达638.01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2.35%。“十二五”以来,全市共发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33255.26万元,惠及农户28.6万户。
我市积极实施农村能源沼气池工程,把发展沼气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和发展养殖业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家园,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28.7万座,全市沼气池入户率达到78.4%。农村生活能源基本不使用薪柴,有效减少了森林资源消耗,加快了石漠化治理步伐。
我市充分利用地处南亚热带、水热条件优越的优势,把发展珍贵树种作为石漠化治理的重大举措,大力推广珍贵树种种植模式。在石漠化地区大力发展珍贵树种,2012年组织实施珍贵树种种植“十百千万”工程,其中在石漠化地区建立了龙州县板盘村、扶绥县汪庄水库、宁明耀达村等10个示范基地共1.06万亩,种植珍贵树种83万株。在此基础上,2013年,又实施“三个1万”工程,其中在崇左至德天等主要公路两旁的石漠化区域种植珍贵树种1.25万亩67.1万株。目前,全市在石漠化地区种植以降香黄檀、蚬木、柚木为主的珍贵树种700多万株,极大地优化了森林树种结构,提升了石漠化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