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市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增长,这是我市今年以来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预计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6.4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00元,比上年增长8.33%。全市农村贫困人口预计2015年底将减少至68万人。
农业稳,天下安。河池市委、市政府深知,河池农业大有可为,更要大有作为;河池农业已有特色,要更有特色;河池农业虽有发展,要更快发展。
桑蚕资源综合利用、水产畜牧兽医工作等多项指标继续稳坐全区“头把交椅”,我市充分利用蚕桑资源,积极打造和延长产业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蚕沙无害化治理、利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研发桑果系列产品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市桑园面积、鲜茧产量以及牛羊饲养量和出栏量、内陆大水面开发面积均排全区第一,天峨县继续保持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大化县获得全区平安渔业示范县称号等。
同时,我市着力创建“生态、绿色、长寿”休闲农业品牌,先后培育“江平月亮河长寿村全国异地养老基地”、“红水河铜鼓风情村”等休闲农业旅游景区(点)。巴马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宜州市刘三姐乡流河社区马山塘屯被、南丹县里湖瑶族自治乡王尚屯、南丹县芒场镇巴平村下街屯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罗城县青明山庄、宜州市拉浪林场被评为四星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宜州市流河社区被推介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天峨龙滩珍珠李、南丹巴平米、巴马有机富硒稻米和蔬菜……全市特色水果“争奇斗艳”,特色农业迸发活力。力推特早熟、特晚熟、特优质“三特”农业,初步形成错季生产、错峰上市、错位发展新态势。今年全市新种特色水果8.8万亩,总面积达87.3万亩;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个,累计示范推广面积2.86万亩,并打造出12个富硒农产品,富硒农产品开发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另外,持续推进“互联网+”营销模式,让农民群众吃上“电商饭”,今年下半年实现网络销售优质水果36.1万吨、食用菌3781.7万公斤。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预计2015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以上有45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8家,其中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
小小“大脑果”遍布河池千山万弄,全市提前一年完成200万亩的核桃种植任务,成功申报“国家森林生态产品(核桃)生产基地”,成为广西唯一、全国6个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凤山县成为全区首批创建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见习记者 杨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