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定位
2015年早春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我区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这“三大定位”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也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区发展的最大机遇,为5400多万壮乡儿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总指针。在不久前胜利闭幕的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上,自治区党委将“两个建成”,即实现“三大定位”和建成全面小康作为我区“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稳增长
从“38条”到“48条”,稳增长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首要任务。通过把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对准发展难点与痛点,在去年出台“38条”措施的基础上,今年自治区及时制定出台稳增长“48条”,围绕优服务、扩投资、减负担、促工业、推三产、提农业、扶实体、强支持等8个方面精准发力,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经济增速稳、农业生产稳、就业形势稳、居民收入稳、物价涨幅稳、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稳的良好局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呈现诸多可喜变化和新亮点,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完成,“十二五”实现胜利收官。
生态经济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生态好学生”广西主动回应民众诉求,传承“绿色接力棒”,致力推进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今年7月,全区召开生态经济工作会,提出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同步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创造更多绿色财富,提升社会绿色福利,统筹解决发展与生态两大问题,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态立区、绿色崛起之路。可以预见,以绿色化引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渐入佳境后,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吃生态饭、打生态牌、发生态财,广西离“生态优等生”的目标也不会远了。
美丽广西
仅仅3年,一项“清洁”起步、“生态”接力、跃上“宜居”、奔向“幸福”的“美丽”工程,让广西城乡面貌发生全面、不可逆的根本改变。放眼广西,海边、山间、田头、村畔,看不完的靓丽美景,画不尽的山清水秀。“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已经开始一步步铺就老乡们的小康路,观光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一点点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在广西的生动实践,不仅给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带来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更把美丽缀满了壮乡大地。
北部湾同城化
2013年4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正式实施。如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初步迈入同城化时代:通信同城化、金融服务同城化、社会保障“一卡通”,等等,如期实现包括北部湾经济区在内的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刷卡直接结算,实现身份证换领和补领异地办理、户口迁移网上审批,住房公积金贷款“同城化”全面实施,出入境管理、汽车异地检验和异地驾考、医检“直通车”等也取得新进展。
精准扶贫攻坚战
“攻坚五年、圆梦小康”,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15年10月吹响的精准扶贫冲锋号,一场规模、方式和力度均前所未有的扶贫攻坚战就此打响。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全区自下而上集中开展精准识别工作,把全区538万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其中100万扶贫移民搬迁人口精准识别到屯、到户。我区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自2011年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以来,全区4年减少贫困人口474万。目前,全区上下统一思想,用超常举措,下过硬功夫,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担当,全力以赴,确保我区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服务业大发展
多年来,我区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这条“短腿”已严重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增速和质量。今年召开的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是我区在新常态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战略举措。眼下,全区各地服务业大发展热潮涌动,传统服务业搭上“互联网+”升级转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海洋服务业、健康养老等13个重点产业已经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今年广西第三产业提升势头明显,增速自2003年以来首次快于第二产业,全年增长9.2%左右,占GDP的比重达39%。
(艳 萍 万 丽 红 梅 蔚 涛 卓 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