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2 09:40:31 南宁日报

  编者按:

  1月15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上,脱贫攻坚成为关注的焦点。贫困村脱贫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市委、市政府及广大市民的关注,目前,我市仍有421个贫困村逾40万贫困人口未脱离贫困,这既是难啃的“硬骨头”,也是一场真正的攻坚战。全会上,市委进一步明确了我市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思想及工作举措。

  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相关部门,对市委全会明确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及脱贫攻坚相关举措落实情况进行解读。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市“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事关群众福祉和城乡协调发展。1月15日,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了南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要求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做到按需帮扶,精确管理,同时推进“七个一批”精准脱贫,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等措施,解决“谁来扶”“有钱扶”“扶到位”的问题。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上林、马山、隆安、邕宁4个贫困县(区)和全市421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以贫困村为主战场

  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战

  土壤贫瘠,生产、生活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0.5亩……这是我市马山、隆安、上林和武鸣等地处石漠化地带县份所面临的棘手问题。“由于这些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部分地区山多地少,农民生产力低下,生活在这些地方的贫困群众要想与其他地方农民有相同的收入则需要付出几倍努力,甚至无法持平。”市扶贫办主任叶盛分析,再加上市场、农民思想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构成了影响我市贫困村农民收入的基本原因。

  “十二五”以来,南宁市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扶贫培训等为工作重点,5年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05亿元,解决了140.98万贫困地区群众行路难问题和3.7万贫困群众饮水难问题;帮助约50万户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资助6429名贫困学生就读大学本科院校、中高职院校,对4万名贫困村农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增收技能……“十二五”以来的每一项措施,都为我市下一阶段开展脱贫攻坚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目前我市仍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城区1个,全市共有贫困村421个。”叶盛向记者介绍了我市现阶段所面临的贫困现状——脱贫攻坚战迫在眉睫,“下一步,我市将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

  《决定》则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群众脱贫增收为核心,扎实推进我市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七大工程”,凝心聚力、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以四大原则为主导

  确保脱贫可持续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十二五”期间,南宁市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5年间,市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产业化扶贫项目3.46亿元,发展百香果种植7.33万亩、中药材种植12.83万亩、蚕桑种植8.72万亩、园林绿化苗木种植8.59万亩,初步形成了百香果、中药材、种桑养蚕及桑菇配套、园林苗木等四大产业示范基地,帮助约50万户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经过一系列的扶贫开发工作,南宁市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叶盛向记者分析道。与此同时,我市贫困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发展带动力不强、扶贫生态移民和“二次搬迁”难度大、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亟须解决。

  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如何保质保量完成?《决定》给出了答案——坚持政府主导,合力攻坚;坚持精准施策,统筹兼顾;坚持夯实基础,增强脱贫能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叶盛表示,今年是深化扶贫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的第一年,市扶贫办将继续加大社会扶贫工作力度,完善社会扶贫工作制度,落实市直机关单位、企业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引导村屯建立邻里帮扶机制,协助贫困村“第一书记”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

  与此同时,南宁市还要努力建立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努力抓好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工作、健全结对帮扶工作机制、落实帮扶措施等3项工作。

  “我们还要认真抓好教育扶贫、扶贫生态移民和旅游扶贫工作。”叶盛表示,抓好“雨露计划”教育培训,落实好一本、二本及中高职学历教育补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应补尽补”,将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能力,促进我市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下一步,市扶贫办将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加强旅游扶贫工作,支持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产业,增加收入,增加贫困村造血功能。

  集全市资源

  确保2020年实现脱贫任务

  实现“两个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实现贫困村“五有四通”……这是未来5年,南宁市脱贫攻坚将要完成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南宁市精准扶贫工作主体依然以各县区为主战场,将整合各部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县区根据实际情况,以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脱贫攻坚战决定和‘2+10’扶贫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精准脱贫工作计划,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扶贫产业、易地搬迁、教育精准扶贫等有效措施,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扎实开展,确保到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叶盛如是说。

  叶盛介绍,按照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围绕“两个确保”目标,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构建覆盖市、县(区)、乡(镇)、村、屯、户的六级扶贫信息网络,建立乡镇扶贫工作站,落实贫困村扶贫信息员,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成效。摸准贫困群众脱贫需求,按实际需求精确划分年度扶贫项目,制定精准脱贫计划和年度帮扶具体方案。建立脱贫“双认定”(即帮扶责任人认定、贫困户自身认定)机制,杜绝 “数字脱贫”或“被脱贫”“被摘帽”现象。

  同时,按照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市扶贫办将分类实施扶持,推进“七个一批”精准脱贫;实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贫困村“五有四通”。

  叶盛表示,市扶贫办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南宁市精准扶贫相关精神,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问题为导向,全面推动扶贫改革创新各项任务的落实,扎实开展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力争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重点县、片区县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 记者胡光磊

编辑:spring  作者:胡光磊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