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宁市近日召开的脱贫摘帽推进大会获悉,该市对2016年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并自我加压,在确保完成106个脱贫摘帽村任务的基础上增加25个脱贫摘帽贫困村。届时,青秀区7个贫困村和兴宁区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两个城区脱贫总人数5517人。据了解,南宁市还在建章立制、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和监管考核等多方面下工夫,把全市脱贫摘帽工作推上快车道。
在完善政策,健全机构上下工夫。制定出台了“1+12”系列文件,对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了综合协调、资金政策、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移民搬迁、公共服务、组织保障7个专责小组,搭建了政策、资金、项目整合平台。
在落实责任、精准帮扶上下工夫。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到12个县区、100个重点乡镇包抓扶贫工作,对421个贫困村精准选派了“第一书记”,其中央企选派1人,自治区单位选派67人,市级选派353人,实现全市421个贫困村由市级以上单位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各县区、乡镇派出了扶贫工作队,采取“一帮一、一帮几”的方式,落实了帮扶责任人,基本实现全市贫困户帮扶责任全覆盖。
在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上下工夫。今年南宁市在获得上级涉及扶贫开发资金16.2亿元的基础上,加大了市本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据统计,市本级投入2016年涉及扶贫开发的资金共22.29亿元。
在发展产业、增产增效上下工夫。该市结合各县区固有资源和产业发展特点紧抓产业扶贫,指导帮助贫困地区选好产业,在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树立了一批典型,以典型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如隆安县金穗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金穗模式”、马山的“弄拉模式”等,带动周边多个乡镇、行政村(社区)农业特色旅游和旅游产业化的发展。
在加强督查、严格考核上下工夫。启动由市“两重两问”办、市党委政府督查室及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督察组督查机制,多层面、多角度对脱贫摘帽工作开展督查检查,建立工作通报和督查专报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把扶贫实绩作为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