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脱贫人口居全国之首
■ 减贫速度排在全国第二位
南宁讯 (记者/韦继川 通讯员/文湘林)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记在心头,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积极探索确保贫困人口精准退出路径:2016年,举全区之力帮助111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脱贫人口位列全国第一,减贫速度排在全国第二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这一充满深情的话语,激励着广大干部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实现执政为民的承诺。广西各级党委、政府保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人不撤离、继续担当,对刚刚扶过脱贫“坎”的群众尽心尽力再“送一程”。
为找准扶贫对象,广西在广泛调研、反复模拟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精细的识贫体系;组织25万多名干部,历时3个多月,完成了“史上最严”的贫困户精准识别,严格筛选出634万贫困人口、5000个贫困村和2.46万个移民搬迁村(屯)。在此基础上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到人,完善动态识贫监测系统。
针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需要帮扶脱贫人口多的情况,“十三五”时期广西下定决心啃“硬骨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六个精准”要求,广西出台“1+20”系列文件及后续配套政策,实施移民搬迁、生态补偿等“八个一批”,推进特色产业富民、扶贫移民搬迁等“十大行动”,筹措安排扶贫资金187.77亿元,发放扶贫贷款194.7亿元,开工建设41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16年,广西将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与14个设区市及25个行业部门分别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年度预脱贫摘帽的8个县(市、区)及所在市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自治区递交了《脱贫摘帽承诺书》。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细则,严格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加强对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联系人的管理,压实责任,其中召回49名表现差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做法在全区引起很大反响。全区安排8000个帮扶单位,选派50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3万名驻村工作队员,落实46.9万名帮扶干部,实现贫困户、贫困村帮扶全覆盖。根据贫困对象致贫原因、贫困类型、帮扶需求,精准施策,推行统一的“一户一册一卡”模式。每个贫困户建立统一的收支台账,台账中列出精准脱贫的各项标准条款,由帮扶干部、贫困户共同对已达标和未达标的内容进行登记,“双方认定”为脱贫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为了确保帮扶过程不走过场,广西建立了督查、通报、协调机制,健全督查巡查机制和奖惩机制,督促各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自治区组建两个督查组,每周不打招呼深入县乡村进行常态化督查暗访,形成督查专报,年内累计走访、回访61个县(区)、108个村、447户。对督查暗访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典型用红头简报通报,对存在问题用黑头简报通报并限期整改、适时回访,年内共出专报、红黑榜38期,有表扬也有批评,还协调解决问题共426个。
广西在出台设区市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办法、修订完善贫困县考核办法的同时,始终坚持严计划、严标准、严程序、严评估、严销号“五严原则”推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退出有关工作。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的有序退出,分别制定了脱贫摘帽标准,力求脱贫成效得到百姓普遍认可、社会赞同、党委政府落实,防止“被脱贫”。
今年2月,广西还对照国家确定的关于易地扶贫搬迁新的要求,按照从严从稳脱贫、确保脱贫高质量原则,留下原拟的8万脱贫人口、109个贫困村和4个贫困县,再巩固提高一段时间,以确保稳步“过坎”不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