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讯 (记者/袁琳 通讯员/胡盛沪)据自治区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定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我区早籼稻商品率由去年的62.27%变为64.30%,早籼稻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但是,受单产下降和成本增加的双重影响,农民种植早籼稻收益同比减少32.73%。
据介绍,今年年初我区长时间持续阴雨寡照,对早籼稻适时播种、秧苗生长十分不利,秧苗长势较弱。3月份全区大部气温正常到偏低、雨量雨日偏多、日照偏少,影响早籼稻生长。6月底,桂林、柳州等地出现连续强降雨,水稻受灾严重,造成歉收甚至绝收。
据统计,今年早籼稻平均亩产420.66公斤,同比减产13.85公斤,下降3.19%;按均价计算,每亩售粮收入1200.67元,比去年减少11.78元,减幅0.97%;亩均现金收益616.29元,同比减少67.16元,减幅9.83%;亩均净利润为86.65元,同比减少42.15元,减幅32.73%。同时,成本利润率明显下降,从2016年的11.67%下降至7.64%。
据分析,今年我区农民种植早籼稻收益下降,一是生产成本创新高。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费用和土地成本逐年持续高位看涨,我区早籼稻亩均生产总成本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今年亩均总成本达到1134.39元,同比增加30.82元,增幅2.79%,对我区水稻种植的节本增效极为不利。二是粮食价格上涨乏力。全球粮食价格整体上处于下跌通道,国家又调降了今年的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本年早籼稻平均售价虽略微上涨,每50公斤主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为142.71元,同比上升3.19元,但升幅仅为2.29%。
专家建议,要运用政策和科技助力降本增效,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特色农业;要培育良种、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用药施肥。同时,要严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价格补贴政策,禁止变相压级压价;要及时兑付农业种植补贴,并对种粮前期投资和农资实行“信贷”机制,降低种粮大户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