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09:11:20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广西代表读报告议前程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弦外之音很直白:生态环境很脆弱,需要最大力度保护。

  生态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但“金字招牌”不等同于“金质招牌”,一旦砸坏了,很难复原。

  广西牢固树立“生态优势金不换”理念,坚决防止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的做法,铺筑起履行绿色责任、作出绿色贡献的道路。

  绿色“名片”永不变质

  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去年全区农药用量比上年减少1062.58吨,下降7.17%。

  重点化工主要副废产品全部回收循环利用;制糖企业实现热电联产,综合循环利用产值占比超过40%,初步建成糖业循环经济示范省区。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犹如一股清风,吹拂八桂大地,壮乡几乎每个村屯都制定了村规民约,倡议提升文明素养,共同维护美丽家园。

  以南宁“美丽南方”、玉林“五彩田园”等为代表的生态产业园区应运而生、千姿百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

  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广西生产生活的每一领域,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画卷在八桂大地铺开。

  “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到过广西的朋友才知道‘广西处处是桂林’。”来自陆川县陆河村的十九大代表梁丽娜从基层视角描述了广西推进绿色发展的直观成效。她说,有名的“陆川猪”产业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一度面临污染环境的难题。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有效破解了“脱贫”与“脱污”的矛盾,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015年召开的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壮乡儿女的这份自信和决心,缘于广西多年厚植的绿色家底——森林覆盖率达62.28%,居全国第3位;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居全国首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在广西落地生根。”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黄显阳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厚植广西的绿色家底,全区林业部门将继续实施“金山银山”工程,重点开展珠江防护林、沿海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培育大径材、无节材和混交林,营造花化彩化森林,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九大报告中占有重要地位。广西的代表纷纷表示,坚决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确保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这张名片不变质、更出色。

  环境治理刻不容缓

  常到玫瑰湖公园的梧州市民发现,最近公园内多了一处新景点,那里叠水、砌石和绿化植物相映成趣,如果不注意水池边的告示牌,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一座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这是饮用水源地内直排口整治截污工程的一部分。”十九大代表、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介绍,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梧州市全力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在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力促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近年来,广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起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近日,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确定并公布我区首批114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据了解,这些企业必须落实企业治污责任,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企业自行环境监测的规定,自2018年起每年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南宁、防城港、钦州、贵港、百色、河池、来宾、崇左8市环境保护局共同签署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合作协调机制。

  广西第一个“农村污水处理项目远程控制中心”落户恭城瑶族自治县,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将得到根本改变。

  ……

  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食糖生产基地和木材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造纸原料,但造纸流程中排放的高浓度废水,一度成为广西造纸企业发展的桎梏。“广西智造”的造纸与发酵典型废水资源化和超低排放关键技术,为广西乃至全国的造纸业打开了枷锁,并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近30年的垄断。

  该技术的研发带头人,十九大代表王双飞说:“广西的生态环境仍有短板,比如城市内河治理、农村污染治理等,这些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环境科技创新。”

  在十九大报告中,“创新”是一个重要关键词。据了解,目前广西的科研团队在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内河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成果。广西的一些代表建议,下一步大力促进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将会有力推进全区绿色发展。

  保护生态筑建屏障

  “大工业与白海豚同在”是钦州市引以为傲的海洋生态品牌。“为进一步巩固这一品牌,我们全面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和治理能力。”十九大代表、钦州市委书记王革冰说。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被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广西则用一片碧海,践行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精神。

  《2016年广西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我区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状况好于上年。“北海银滩平均水质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占总监测天数的99%,年度健康指数为91,指数等级为‘优’。”十九大代表、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介绍。

  广西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12.96万平方公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净海、洁海”。这里栖息着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党组书记席扬介绍,2012年以来,我区海洋和渔业部门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法治先行,始终致力于推进地方配套法规、规章的起草和出台,实行最严格的海洋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有力推进了海洋和渔业生态文明建设。

  据了解,2014年广西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的施行,填补了我区海洋地方性法规的空白,实现“零”的突破;2016年开始施行的广西海域使用管理条例,将海域使用管理依据从地方政府规章升级到地方性法规;2017年,广西第三部海洋地方性法规无居民海岛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在全国率先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海域使用管理、海岛保护三大海洋法律的地方性法规立法工作。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十九大报告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还提出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这些硬措施、严要求,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区已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的划定。”十九大代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建军认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规划(2016-2030年)》在今年7月通过评审。规划重点从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发和保护格局;并明确了广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的规模和划定要求。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特派记者 袁 琳 通讯员 杨晓佼 张 雷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