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区出台意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2020年,全区贫困地区村级信息服务站(益农信息社)、电子商务服务点覆盖所有行政村。(11月15日 《广西日报》)
近年来,广西坚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为主战场,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特困区域综合治理等工作,扶贫开发成就显著。但是,广西集“老、少、边、山、穷、库”多种困难于一身,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经济基础落后,扶贫工作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当前的常规扶贫政策已不能很好适应扶贫工作的新需求,如果依旧采用常规思路和办法,按部就班推进,恐难以完成攻坚任务。
扶贫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能一蹴而成,也不能一扶了之,需要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既要有稳定发展的产业,也要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闭环。这就需要多角度、多领域探讨扶贫模式,采取非常力度、非常手段、非常举措,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以及承包、租赁、入股、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产生,无疑为当下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为扶贫攻坚工作为注入新活力,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脱贫成效也逐渐显现。例如,广西龙州县板端屯采用“旅游+公司+农户”模式,今年春节期间游客量就达5万多人次,收入超过50万元,带动了18户贫困户脱贫;巴马县创新构树扶贫模式实现效益“培增”等等,都是一个个生动的具体实践。
然而,这些新生事物犹如一个新生的婴儿,其成长的过程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碰到种种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爱呵护,给它们多一点生长的空间和发展的信心,使它们能够不断茁壮成长释放出活力和能量。此次,广西出台意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强了这些新生事物在扶贫攻坚道路上的发展底气,也将进一步提升贫困群众士气,激发起贫困群众志气,提升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有了政策支撑,扶贫创新会更有底气;有了政策支撑,扶贫创新会更有效益。扶贫工作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满足于现状,必须因地制宜、因地施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接纳新生事物,以包容的心态引导它们健康发展,让新生事物推动扶贫工作不断砥砺前行,成为脱贫攻坚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