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27 12:12:30 广西日报

  创新再提速 激发新动能

  ——贯彻落实全区年中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报道之七

  产业要转型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需要创造新的动能。对于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来说,创新是实现赶超跨越、弯道超车的第一动力。

  “稳中有忧,忧中有进”是全区年中工作会议对我区经济形势作出的判断。“忧”在哪里?产业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中低端产业所占比重较大、活力不强、创新能力弱,还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较少。全区5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九成没有研发活动,2018年我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6.2%,远低于全国13.9%的平均水平,新动能支撑经济增长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进”向何方?坚持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激发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为此,全区年中工作会议围绕加强产业发展、筑牢稳的基础这一重点任务,提出了扩大增量,聚焦“三大三新”(大健康、大数据、大物流,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重点产业领域,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重大延链补链项目;抓好技改,重点运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破除机制体制藩篱,释放改革活力等新举措。

  向创新要增量

  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今年4月,总投资150亿元的正威广西玉林新材料产业城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玉林市迄今为止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产业项目。

  6月中旬,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厅紧锣密鼓推出建设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医药科技人才、设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科技重大专项等九大举措,助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启动建设。

  今年以来,广西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各地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为标准,积极开展“三大三新”产业链、供应链招商,瞄准重点领域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上半年全区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新签约的项目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9个,“三大三新”投资项目88个。

  向创新要增量,体现在结构之变,展现在动能转换,落实在质量效益提升中。以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从变化中发现机遇,从问题中看到空间,从短板中挖掘潜力。

  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要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狠抓工业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紧紧围绕打造“工业树”“产业林”要求,聚焦“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双百”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制定精准招商方案,提高招商精细化水平。认真研究沿海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转移的产业、企业,明确招商目标,精准招商。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步伐,搭建一批产业大数据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中心,推动糖、铝、汽车、机械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据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2019年分工实施方案》新鲜出炉。科技厅牵头相关设区市政府与相关厅局认真贯彻执行。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任务纳入设区市年度绩效考评。截至6月底,总体上完成了“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任务的50%左右。其中下达重大技术项目95项,突破重大技术40项,创建5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68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新增664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360项重大科技成果。

  用创新优化存量

  南宁高新区丰林木业实施技改工程,引进德国等国际先进的刨花板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建成1条年产30万立方米均质刨花板产品的生产线,使其成为全球唯一一条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的刨花板生产线,成功打入高端市场。

  全区首个5G智慧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7月12日在柳州挂牌成立。上汽通用五菱联手各方,开展基于5G的创新应用,启用集5G、V2X、无人驾驶、远程驾控的公开测试,支撑柳州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

  这是我区企业向技术革新寻找新动能的一个信号和缩影。

  谁拥有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老树亦能发新枝。

  ——狠抓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强化创新链一体化部署。6月18日,科技厅发布了2019年第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启动了项目申报和评审、论证工作。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制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特色优势农业等我区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技术攻关,累计下达“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技术项目95项,资助科技经费11.68亿元,突破了40项关键技术。另外,提出了拟立项项目13项,已开展评审论证,预计下半年下达。

  ——《广西“千企技改”工程实施方案》近日印发实施,我区将以高成长性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一批产品技术优势突出、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的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新动能。我区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推动全区工业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和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力争2019年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培育发展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高成长性企业,有力支撑全区实现工业投资增长8%-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的发展目标。

  向创新要活力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加快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充分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全区年中工作会议吹响了向创新要活力的嘹亮号角。

  改革就要对着痛点难点去,我区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破冰:

  在全国首创并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取消申报负责人年龄和职称限制,降低申报门槛,这一科研“放管服”模式迎来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活动的新热潮,申报项目数同比大幅增长。

  今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闪亮登场。我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每年最高可获800万元奖补。为加快政策落地,科技厅在柳州、南宁等市做好专题政策宣讲,深入企业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全面服务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同时,科技厅联合财政厅已启动组织企业申报2018年度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专项工作。

  科技成果成功转让,科技人员从转让净收入中提取的奖励和报酬比例不低于70%;支持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主体作用,给予购买并产业化科技成果的企业最高500万元奖励性后补助……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补齐成果转化中的短板,让企业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技成果“转”起来。

  创新为上,改革当先。站在新的起点上,广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更加稳健向前。

  向创新要增量

  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今年4月,总投资150亿元的正威广西玉林新材料产业城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玉林市迄今为止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产业项目。

  6月中旬,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治区科技厅紧锣密鼓推出建设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引育高层次医药科技人才、设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科技重大专项等九大举措,助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启动建设。

  今年以来,我区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各地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为标准,积极开展“三大三新”产业链、供应链招商,瞄准重点领域引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在上半年全区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带头招商新签约的项目中,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9个,“三大三新”投资项目88个。

  向创新要增量,体现在结构之变,展现在动能转换,落实在质量效益提升中。以创新拓展发展新空间,从变化中发现机遇,从问题中看到空间,从短板中挖掘潜力。

  自治区工信厅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要抓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狠抓工业招商引资,大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紧紧围绕打造“工业树”“产业林”要求,聚焦“三大三新”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产业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双百”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制定精准招商方案,提高招商精细化水平。认真研究沿海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需要转移的产业、企业,明确招商目标,精准招商。同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步伐,搭建一批产业大数据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中心,推动糖、铝、汽车、机械等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据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2019年分工实施方案》新鲜出炉。自治区科技厅牵头相关设区市政府与相关厅局认真贯彻执行,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任务纳入设区市年度绩效考评。截至6月底,总体上完成了“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任务的50%左右。其中下达重大技术项目95项,突破重大技术40项,创建54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育68个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新增664家高新技术企业,转化360项重大科技成果。

  用创新优化存量

  南宁高新区丰林木业实施技改工程,引进德国等国际先进的刨花板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建成1条年产30万立方米均质刨花板产品生产线,使其成为全球唯一一条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的刨花板生产线,成功打入高端市场。

  全区首个5G智慧交通联合创新实验室7月12日在柳州挂牌成立。上汽通用五菱联手各方,开展基于5G的创新应用,启用集5G、V2X、无人驾驶、远程驾控的公开测试,支撑柳州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

  这是我区企业向技术革新寻找新动能的一个信号和缩影。

  谁拥有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插上创新的翅膀,用先进、实用的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老树亦能发新枝。

  ——狠抓重大产业科技攻关,强化创新链一体化部署。6月18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了2019年第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启动了项目申报和评审、论证工作。围绕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制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特色优势农业等我区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领域,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技术攻关,累计下达“三百二千”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技术项目95项,资助科技经费11.68亿元,突破了40项关键技术。另外,提出了拟立项项目13项,已开展评审论证,预计下半年下达。

  ——《广西“千企技改”工程实施方案》近日印发实施,我区将以高成长性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一批产品技术优势突出、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的行业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加快培育新动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推动全区工业企业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模式实施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优势产业“二次创业”和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力争2019年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培育发展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和高成长性企业,有力支撑全区实现工业投资增长8%-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的发展目标。

  向创新要活力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不动摇,加快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充分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全区年中工作会议吹响了向创新要活力的嘹亮号角。

  改革就要对准痛点难点,我区科技体制改革正向纵深破冰:

  在全国首创并启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取消申报负责人年龄和职称限制,降低申报门槛,这一科研“放管服”模式迎来科研人员投身科研活动的新热潮,申报项目数同比大幅增长。

  今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实施办法》闪亮登场。我区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的,每年最高可获800万元奖补。为加快政策落地,自治区科技厅在柳州、南宁等市做好专题政策宣讲,深入企业了解政策实施情况,全面服务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同时,联合财政厅启动组织企业申报2018年度研发经费投入财政奖补专项工作。

  科技成果成功转让,科技人员从转让净收入中提取的奖励和报酬比例不低于70%;支持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主体作用,给予购买并产业化科技成果的企业最高500万元奖励性后补助……新修订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强化科技与产业融合,补齐成果转化中的短板,让企业主体“动”起来,科技人员“富”起来,科技成果“转”起来。

  创新为上,改革当先。站在新的起点上,广西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经济更加稳健向前。

编辑:芝洲莫鱼  作者:记者 李新雄 骆万丽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