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组织研发的广西无人机应急测绘联动服务平台,目前已接入联盟单位900余家、无人机等各类设备26万余个,先后完成飞行12万余架次,初步开辟了低空经济新赛道。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广西“‘互联网+’无人机应急测绘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1月,广西自然资源厅基于互联网思维,借鉴“滴滴打车”模式,在全国率先研发无人机应急测绘联动服务平台。依托国家应急测绘保障南宁基地,利用应急测绘服务平台,广西在全国首创应急测绘装备在线共享新模式,实现了跨平台、跨区域实时调动各类无人飞机及应急测绘队伍,实现2小时队伍到场、4小时数据回传,极大提升了广西及周边省份应急测绘快速响应和保障服务能力。
广西自然资源厅积极探索创新场景应用,通过升级应急测绘服务平台的数据传输自动加密功能,扩展设备接入能力,优化任务发布流程,开展原有功能及界面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平台易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推进无人机在未来低空经济的应用。该厅还采购无人机激光雷达系统和激光点云处理软件,完成应急数据快速自动化处理系统研发,大力提升了应急数据处理能力。
截至12月8日,平台共接入联盟单位900余家、设备26万余个,其中无人飞机825架、CORS站161座、各级田长移动终端24万余个、其他调查监测移动终端2万余个。平台接入的无人机先后完成飞行12万余架次,获取影像面积超过27万平方千米。仅2023年就统筹利用100余架次无人机,快速获取重点监测区域约5万平方公里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有力支持了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监测、露天矿山监测、重大项目监测等重点工作,同比节约经费3500万余元。
“无人机是未来低空经济的引领力量,当前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势头迅猛。”广西自然资源厅地理信息处负责人表示,无人机行业应用已逐渐成为低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低空智联网来承载和管理,利用智能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的统筹能力,以点带面丰富低空应用场景,并逐步应用到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城市管理、工业应用、观光娱乐等领域,不断完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
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广西无人机应急测绘联动服务平台已初步具备低空飞行服务系统的雏形,仅需在低空空域审批、气象服务等方面打通更多资源,即可实现智能化的飞行服务,形成适合低空业务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的实体网络空间,为低空经济及其配套产业发展提供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运营环境,促进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