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上午,防城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邱明宏在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论坛将于4月28日至30日在防城港市举办。
新闻发布会现场。庞春妮 摄
据介绍,本届论坛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和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防城港市人民政府承办,设置开幕式、主题演讲、巡馆、分论坛和闭幕式等多个环节,还安排了考察活动。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及东盟国家的领导人、卫生部门官员、医学医疗领域专家学者、医疗机构及医药企业负责人等中外嘉宾将齐聚一堂,围绕“医学创新共享 健康可持续发展”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同时,还将邀请200多家企业,其中强优企业50多家、外资企业20多家,为促进国际医学创新合作探讨新思路、新路径。
总的来讲,本届论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上海合作组织是首个中国参与创建、在中国境内成立、以中国城市命名、常设机构在中国境内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接任2024至2025年度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再次开启“中国时间”,各方的期待都很高。在这个关键时间点,本届论坛被列入了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系列活动清单,与前三届比,意义将更加重大。
论坛主题为“医学创新共享 健康可持续发展”,与“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主题高度契合,在论坛研讨、展览展示等方面都体现了鲜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比如,分论坛之药用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圆桌会议,主要探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了经济社会和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论坛还将展示一系列环保医疗的产品和技术,推动医疗行业绿色发展。
论坛各环节设置以及议题安排,都紧密围绕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聚焦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合作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展开。除开幕式、主题演讲、分论坛、闭幕式等常规环节外,特别增添嘉宾巡展、实地考察等贴合行业实际的特色活动,让与会者不仅能直观了解医学创新前沿观点,更能现场感受行业发展实践。在展示环节,将设置专题展区,让人工智能成为办会主角,20余家深耕“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展示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医疗”赋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构建。此外,论坛将发布《2025年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倡议》,呼吁各国在“上海精神”的指引下,赓续友谊,深化合作,携手致力于国际医学创新合作。
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在政策沟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为上合组织国家、东盟国家开展医学创新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本届论坛将继续围绕医保、医疗健康、营养健康食品等民生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此外,展厅还设置了国际创新医学交流展示区,系统展示我国与上合组织国家之间的医学合作成果,以及我国医学、医疗、医药发展成就等内容。论坛结束后展厅会对公众开放,让群众直观感受发展与合作成果。
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整整六年了,国际医学交流合作“防城港渠道”逐步形成∶先后成功举办国际性论坛10次,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等34个国家的360多位代表参加;累计派出170批次472人次赴28个国家开展交流活动,与国外13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或意向;成功打造“中越边境跨国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防城港市东兴口岸获“国际卫生陆港”称号;常态化举办中国—东盟医学交流与合作培训班,布局建设防城港地中海贫血国际学术研究和综合防治体系研究基地、防城港国际(东盟)传统医学合作中心等;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邱明宏表示,“我们将借助本次论坛,继续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东盟国家的沟通合作,特别是以扎实开展招大引强突破年、重大项目突破年和改革攻坚突破年“三个突破年”行动为主抓手,推动更多医学、医疗、医药三大领域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共建共享一批医学实验室、人才培训基地等。同时,发挥创新政策和沿海沿边优势,推进国际医学开放与创新合作、国际医药产业集聚、国际医学人文交流,促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