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苗岭深处,云雾缭绕,茶香浮动。近日,2025年“桂字号”农业品牌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多家主流媒体深入九万山腹地,走访茶园、对话农户,实地调研大苗山红茶如何以生态为底、文化为脉、产业为力,在“桂字号”品牌引领下走出一条绿色振兴之路。
大苗山红茶种植基地。庞春妮 摄
大苗山红茶是融水苗族自治县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农业优势产业,2020年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24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为“桂字号”品牌体系中的代表性农产品。其产区涵盖九万山古树茶、元宝山野生茶、融江老树茶三大系列,种植区域海拔400至130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1.77%,生态环境优越。茶叶依照晒青、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具有汤色红艳、蜜糖香浓、口感醇厚的品质特征。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融水出台《大苗山红茶栽培技术规程》和团体标准,全县茶园面积达3.6万亩,开采面积2.5万亩,年产干茶990吨,产值近2亿元,拥有22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其中8家通过SC认证,4家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产业正向标准化、品牌化、清洁化加速迈进。
茶艺师正在进行红茶揉捻。庞春妮 摄
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是大苗山红茶最厚重的底色。在政策引导和品牌支撑下,融水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茶园认领、订单农业、古树茶育苗等模式落地。茶园成了稳岗平台,以广西天珍大苗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企业辐射红水乡及周边多个村屯,带动486户脱贫监测户实现长期就业。除草、修剪、采摘、加工等环节优先吸纳农村劳动力参与,日薪可达150至300元,既拓宽了增收渠道,也稳住了基层劳力。与此同时,企业还积极探索“茶文化+生态研学+民族体验”的发展路径,在融水县香粉乡雨卜苗寨设立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将苗族“打油茶”饮茶习俗、传统手工制茶技艺融入茶旅教学课程中,推动茶文化向深层传播与立体呈现拓展,厚植品牌文化底蕴。
“我们始终坚持一件事,要让群众喝得起好茶,把生态资源变成发展红利。”茶园负责人韦德华说道。这位返乡创业青年深耕山林十余年,与父亲一道从一片茶园起步,带领企业走向全国,产品现已销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构建起集生产、加工、销售、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化茶业体系。
如今,大苗山红茶正以其实干精神和绿色理念,在“桂字号”品牌牵引下不断提质升级。融水县也正推动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从产品品质、市场拓展、文化赋能、技术服务等方面多点发力,力争将这一“苗岭红茶”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态农产品标杆品牌。苗岭生好茶,山间育新业,大苗山红茶正以其特有的生态优势与文化韵味,续写桂茶品牌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的壮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