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网箱养鱼这项能带动农民快速致富的产业,在苍梧县梨埠镇梨埠村陈田组还几乎无人问津。如今,这个共136户人家的村民小组,有近一半农户加入到了网箱养鱼行业中,全组网箱养鱼面积达1970平方米,年收入约50万元,仅此一项产业,就使该组人均纯收入达750元。
2004年,梧州市采取强力措施,一举突破多年来农民增收步伐缓慢的局面,全市农民增收幅度超过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40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33元。
“很久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发展势头了,似乎种什么、养什么都能尝到点甜头。”前年遭受山洪严重破坏和打击的藤县太平镇横桥村老农黎树坤说。该村在梧州市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就业的渠道和途径,不仅建立起村集体经济基础,推动400人外出务工,而且还利用各方捐赠的宝石机,发展小有规模的宝石加工业,全村农民生活比起遭灾前,要好出许多。黎树坤说,他一家去年的纯收入估计有8000多元。
尽管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民们还是认为2004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丰收年。尤其是五大措施的推行,让农民感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新风。苍梧县沙头镇新村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利用驻村科技特派员的优势,开创了“村支部+科技特派员+农户”的发展模式。该村科技特派员在村党支部支持下办起富民种猪场,指导当地农民养殖技术,与农民签订仔猪保价收购合同,使全村养殖瘦肉型母猪的农户由原来的仅两户增加到116户。去年,新村农民发展养猪业增加收入26.8万多元,猪场也获得了纯收入8万多元的丰厚回报,实现了科技特派员与农户“双赢”的良好局面。
本着实用、实际、实效原则进行的科技培训和推广,也让农民深深体会到了2004年是学到实用知识最多的一年。“这真的是一把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蒙山县蒙山镇北楼村农民陈信华说。以前只是沿袭父辈传统耕作着几亩薄田,靠着传统办法种谷养猪,陈信华全家人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仍只是解决温饱问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自从参加了养蚕技术培训班后,利用技术将自家及租种的10多亩水田、旱地改种蚕桑,发展桑蚕生产,一年之内,仅养蚕一项纯收入就达4万多元。如今,陈信华全家已住进了一幢三层的钢筋水泥楼,全家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动力,这由于五大措施的实施而得到更好体现。在科技的推动下,梧州市2004年优质稻面积达到了150万亩。通过突出抓好标准化栽培、土壤智能信息与施肥等技术应用,全市又有了45万亩的无公害蔬菜、西瓜及水稻生产基地获得自治区级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应用新技术对低产果园进行改造,全市果树良种覆盖率提升到了80%,标准化栽培面积达15.5万亩。同时,2004年梧州市在农村经济发展领域大力推广的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猪-沼-菜-杀虫灯-生物农药(有机肥)生态种植模式、精准施肥技术、桑园高产栽培技术等20多项农业生产适用新技术,以及引进推广的芝麻菜、黄美人西瓜、特耐热早熟大白菜等10多个果蔬优良品种,不仅提高了农业技术创新的水平,而且还创造了农业生产过去所没有过的高效益。藤县江镇一位镇干部说,该镇去年8月份试种、10月份上市的特耐热早熟大白菜,产量、价格都创下了当地大白菜种植业的新高,亩产值近4000元,较之普通大白菜高出三成左右。